本幅作品出自“元四家”之一的倪瓚之手。倪瓚是“元四家”中最具性格特點的一位。據說,倪瓚性格孤僻狷狂,還有潔癖。他家本是大地主,因祖上善於積累而富有資財,但倪瓚卻無心經營,終日與和尚道士為伍,或者訪友論畫,元末社會動亂時,他甚至變賣了所有財產,遣散了所有僕人,四處遊歷,最後竟不知死於何處。倪瓚的繪畫,是他強烈主觀意興的抒發,他反對刻意求工,求似,主張“逸筆草草”,“聊以自娛”。他的繪畫總給人一種蕭肅、空遠的感覺,非常的簡單而平和,好似他內心對極致淨潔的追求。本幅畫的可能是太湖一角的景色。畫面前景為一坡岸,岸上有枯木數棵;中景為水面,沒有一絲波瀾;遠景為低矮的山包,略有起伏。這種“一河兩岸”式的構圖,幾乎出現在倪瓚所有的作品中,與那種淡然枯寂一起,成為倪瓚特有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