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一生堅持寫實主義,畫馬的速寫稿不下千稿,並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的骨架、肌肉、組織,動態及神情。區別於傳統畫馬的正側面圖式,此畫采用四分之三側面視角,以大寫意的潑墨法揮就而成。奔馬渾厚結實的形體,飛揚咨肆的馬尾鬃毛、四蹄生風地向觀者奔騰而來,極富視覺沖擊力。除了透視法,徐悲鴻還將西方繪畫中的光影明暗融入墨法,受光面留白,陰影用墨點。中國傳統畫馬有肥馬、瘦馬之分,徐悲鴻的馬高長勁瘦、傲骨嶙峋,偏於“瘦馬”一路。但他筆下的馬摒棄了文人畫瘦馬的傷感情緒,更多的是以昂揚的姿態傳達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在民族危亡的歷史背景下,徐悲鴻試圖用堅韌剛強、鏗鏘有力的奔馬形象喚起雄健的國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