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幅作品根據元人柯九思題“寫出廬山五老峰”一句,而定名。又因畫面右上端有傳為宋高宗的“荊浩真跡神品”六字,而被認為是荊浩的手筆。荊浩是唐末五代時期的畫家,士大夫出身,他的作品多描繪北方崇山峻嶺,筆墨並重,被後世尊為北派山水的宗師。現有傳為荊浩的《筆法記》一書傳世,被認為是中國早期山水畫最重要的理論著作。本幅圖畫,前景為坡岸,層層疊疊的坡石和山峰從畫面的左側,依託一條臨崖的小路而布陳開來,由左向右,由下至上,由近及遠,將觀者的視線導向遠處的主峰。主峰雄偉巍峨,猶如一座紀念碑一樣,屹立在群山深處,小路和視線的盡頭。中國的山水畫從一開始,就與隱逸精神相關。本圖題名中的“匡廬”二字,便是用了商周時期匡裕結廬隱居的典故。我們或許可以將本圖中的崇山看做是一種隱逸的象徵,而小路則是導向這一歸宿的精神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