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幅作品是“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的力作。王蒙,元末時曾任小官,後辭官隱居了很長一段時間,明初時又當過一段時間的知州,後因政治案被人牽連死於獄中。王蒙的外祖父是趙孟頫,王蒙之所以學畫,估計是深受趙氏一門的影響,但王蒙的面貌,與趙氏相去甚遠,有其鮮明的個人特點。王蒙的作品構圖十分飽滿,山巒、山嶺常常頂天立地,而且佈局十分複雜,山疊山,水複水,層層疊疊向後鋪陳。他還擅長用解鎖皴和渴墨苔點,密密麻麻的,讓人感覺山中植被豐茂,有一種蒼茫之感。王蒙的一生一隻處於“出”和“處”的糾結與矛盾中,所以他的山水畫有著濃重的隱逸情節。本幅所繪的卞山,本是王蒙家鄉浙江吳興的一座普通的山,但在王蒙筆下,卻成為了一種隱逸的精神歸宿的象徵。王蒙還篤信道教,也有不少學者從道教“無為”等精神和理論層面來解釋王蒙的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