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曾侯乙编钟 - 局部2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武汉, 中国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它由大小不同的青铜钟按照音调高低次序排列,悬挂在钟架上,以敲打的方式进行演奏。

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共65件,包括19件钮钟、45件甬钟及1件楚王熊章赠送的鎛钟,分3层8组悬挂在曲尺形钟架上。钟架为铜木结构,采用浮雕、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由6个青铜佩剑的武士用头顶和举起的双手支撑。全套钟的装饰包含人、兽、龙、鸟、花瓣、几何等造型,使编钟成为一座有声的艺术雕塑佳作。

编钟成分为铅、锡与青铜的合金,钟体为合瓦形,两侧有棱,能够衰减振幅,钟壁内部厚薄程度也经过特殊设计,使每件钟均能发出呈3度音阶的两个音。钟体、钟架及挂钩上共有3755字错金铭文,以各钟的乐音为中心展开阐释,记录了一部金光闪烁的乐律经典。

全套编钟共有五个半八度,十二律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够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演奏时,需要两名乐师站在钟架内侧,手持长木棒击打下层的低音甬钟,还要三名乐师站在钟架外侧,双手各执一个丁字形木锤,敲打中、上层的钟,发出中音和高音。编钟出土时依然悬挂着,音律仍十分准确,堪称世界乐器史上的奇迹。

收起展开详情
  • 标题: 曾侯乙编钟 - 局部2
  • 位置: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出土
  • 出处: 湖北省博物馆
  • 材质: 青铜器,漆器
  • 年代: 东周,战国早期,约公元前433年
  • 实际尺寸: 总重2567公斤,长钟架长748厘米,高265 厘米。短钟架长335厘米,高273厘米
  • 出土时间: 1978
湖北省博物馆

下载该应用

探索博物馆,玩转艺术作品效果、Pocket Gallery、艺术自拍照等功能

对Natural history感兴趣吗?

接收您的个性化 Culture Weekly 更新

您已完成订阅流程!

您的第一期 Culture Weekly 将在本周发放。

首页
探索
玩一玩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