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AF一直支持女性青年艺术家的创作。2018年,在第二届“创新中国文化节”中,BCAF支持三位中国艺术电影导演——黄骥、杨荔钠、杨明明的作品在美国多地展映。这三位女性导演从生活经历中寻找灵感,将镜头对焦在普通群体上。黄骥的电影《鸡蛋与石头》《笨鸟》专注于“留守儿童”群体;杨荔钠的处女作《老头》记录了老年人,她的女性三部曲作品之一《春梦》则讲述了中产阶级的家庭主妇;杨明明的作品《柔情史》诙谐轻快地表现了生活在胡同里的母女关系。她们的作品细腻入微,柔韧又坚硬,描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及他们鲜为人知的内心情感。
导演黄骥的第一部长片《鸡蛋和石头》(编制/导演)获得2012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老虎奖、2013年安德列·卢布廖夫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多伦多亚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2017年的新作《笨鸟》(编剧/导演)为其第二部长片剧情片,获得第67节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同时,黄骥在北京最大的森林幼儿园禾溪担任艺术顾问。
《鸡蛋与石头》海报 (2012) 创作者:黄骥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中国的改革开放滋生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因父母去城市打工而孤身与亲友们住的儿童。它们的数字多达6000万,这还仅仅只是中国政府的官方统计数字,其中又有近一半为留守女童。《鸡蛋与石头》以中国湖南某偏远高山上的农村为背景,讲述了14岁的留守女孩红贵在乡村的成长经历。影片的一部分也取决于黄骥自己的过往经历,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也是导演告别过去开始新生的起点。
《鸡蛋与石头》剧照 (2012) 创作者:黄骥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湖南益阳,十四岁的初二少女姚红贵和舅父母在农村生活,她正在惶恐地等着迟迟不来的月经。红贵有个男朋友阿九在矿上做工,平时红贵常给他送鸡蛋,阿九拿石头刻印章也很有一套。该来的始终要来,红贵终究是怀孕了。孩子很快被打了。终于,春天来了。
《笨鸟》 (2018-09/2019-03) 创作者:黄骥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笨鸟》是导演黄骥和一直合作的大塚龙治的作品,直击中国当代社会现实,真实、优美地挖掘了人性深处之殇。《笨鸟》在2017年柏林电影节获得“新生代”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2017年塔科夫斯基镜子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入围2017台北电影节国际新导演竞赛。
《笨鸟》 (2017) 创作者:黄骥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延续对于小镇留守儿童的关注之情,《笨鸟》亦由在《鸡蛋和石头》裡担任主演的姚红贵再次出演,影片捕捉到了她三年的成长。
《笨鸟》剧照 (2017) 创作者:黄骥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秋末冬初的中国南方小镇,留守少女林森(16岁)正在准备高考,远赴广东打工多年的妈妈一心要她考员警大学。林森却在班裡每天被同学霸凌,在家亦常被三个表弟捉弄,十分烦躁,邻近高中女生梅子是她惟一的疏解对象。身为养女的梅子不想照顾脑瘫弟弟,两人常逃离家人彻夜呆在网吧。梅子高中发生了女生被奸杀案,两人的经历发生了改变。
杨荔钠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纪录片导演,是中国独立纪录片领域的先驱。首部纪录片《老头》获得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亚洲新浪潮优秀奖”,法国真实电影节“评委会奖”,德国莱比锡电影节“金奖”、“观众最喜爱影片奖”。第一部执导的剧情片《春梦》入选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台北金马奖等主竞赛单元,并于香港电影节获“特别关注奖”,更参与多个国外电影节展映。
《老头》 (1999) 创作者:杨荔钠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纪录片《老头》的镜头对准了北京城里一群见天扎堆聊天的老头,他们在居民楼前的空地上每天见面,用聊天排解退休后的单调。老头们大多为工厂奉献终生,而今只有嘲弄岁月的残酷,从中得到一些宽慰。
杨荔钠的《《老头》剧照》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这些老头中有单身生活的老人,在出院后对医院的条件破口大骂,但又会为方便其他老人活动而拾掇出一片空地;也有相濡以沫的老两口,一个为另一个遭受的不平待遇而愤懑,但最终在沉下来的日子中平静了。
杨荔钠的《《老头》》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冬天过后,终于有老人真的离开了人世,老头们念叨着失去的朋友,继续他们的聊天……
杨荔钠的《《春梦》剧照》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春梦》中,方蕾是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和老公女儿过著平稳生活,但她常会感到焦虑不安。老公不在时,她就靠自慰解决性需求。有一天,她梦中出现一个男人,在梦中与那男人有了性爱,这改变了方蕾的生活,她变得充满活力。
杨荔钠的《《春梦》剧照》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很多时候,她觉得梦中人才是自己的老公。奶奶的离世及道士的劝诫,并没有令方蕾改变对梦中人的依恋。相反的,在梦中人离开的日子裡她不能自拔。
2012年杨明明导演摄影兼主演的短片《女导演》,以颠覆性的创作观念和拍摄手法,天衣无缝地将极度真实的表演和虚构剧情合为一体,代表青年导演的最新最酷的创造力。2015年间剪辑了杨超导演的剧情长片《长江图》,本片获得柏林电影节杰出艺术贡献奖。2017年拍摄电影《柔情史》,该片是杨明明自编、自导、自演的首部长片文艺电影。
《柔情史》 (2018-09/2019-03) 创作者:杨明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杨明明2017年拍摄电影《柔情史》,该片是杨明明自编、自导、自演的首部长片文艺电影。2018年该片入围了第68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并获得最佳处女作提名。同年荣获第42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竞赛-火鸟大奖及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第20届首尔国际女性影展最佳导演奖。
《柔情史》剧照三 (2018) 创作者:杨明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刚和男友分⼿的小雾,因一笔意外的稿费而在北京胡同里租了一套房⼦,期待⾃己⼀个人的世界。不料母亲因无法与家中的⽼人相处,搬来与她同住。奇特的战争开始了。
《柔情史》剧照一 (2018) 创作者:杨明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每天⼀睁眼,在屋子的每⼀个角落,母亲荒谬的生活规则与偏执的行为方式折磨着小雾。小雾也被母亲的思维逻辑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两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在饭桌,尿盆,碗筷中互相攻击,防御。在战争高潮,她们已无法面对彼此。母女各自开始了一场恋爱,获得了暂时的平衡, 但最终都失败了。
《柔情史》剧照二 (2018) 创作者:杨明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导演自述:“这不是一部宣扬家庭温暖的电影,这是一部用外科手术刀剖析而成的电影,从当代北京一对母女生活的横截面入手,凛冽与戏谑并存,重新解释了当代中国的柔情史和快乐。”
黄骥
杨荔钠
杨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