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古城作为深圳城市历史的开端,是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东官郡城和宝安县的设立开始的。晋成帝将南海郡一分为二,划出南海郡东部与南部,设立“东官郡”,郡治就在今天的南头城。
新安县境全图南山博物馆
这是1862年至1866年由一位旅居香港的意大利传教士,历时4年绘制的中英双语《新安县全图》。
“新安县”是今深圳、香港的旧称,(“新安”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意)。当时辖区范围广泛、往北包含东莞县、归善县(今天的惠阳县)、往南包含香港。
从这里开始,我们将共同去了解既有历史沉淀,又具备现代城市活力的南头古城。
南头古城南城门
这座南城门遗址始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六百多年。城门上方匾额上的“岭南重镇”四个字,是由清康熙年间的新安知县靳文谟所题。
明代新安县城南门门额 宁南南山博物馆
城门洞上的“宁南”二字也是在明代年间所刻。
陈宗浩的《南头古城》南山博物馆
公元 1573 年,明朝政府建立新安县,县治设在南头城。
《新安县志》南山博物馆
据史料记载,南头古城是岭南沿海地区跨越两个千年的行政中心、海防军事重镇、江海交通要塞和对外贸易集散地。因此,南头古城也被誉为“粤东首郡,港澳源头”。
33.靳文谟《新安县志》卷三《地理志》记载 :“邑城在城子岗,即今东莞守御所城也。⋯⋯万历元年建县。”南山博物馆
深圳最早因盐业而兴,早在公元 265年三国时期,便在这里设立了司盐都尉,并始建垒城。
环顾四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古城的“瓮城”,这个方形的广场过去主要用作防御防守, 古城城墙的一部分。
到了民国时期,附近的居民开始依靠城墙搭建房屋,城墙因此淡化了防御功能,很多城墙也因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当中。现存的明代城墙遗址,就非常具有保护价值。
穿越千年,如今成为一个公园式广场,绿树成荫,青草芬芳,也是花园城市深圳的一处好景。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头古城,去看看古城的前世今生与新旧融合。
古城内保存有40余处遗址和文物建筑,以广府建筑风格为基调,吸收不同时期的客家、潮汕、南洋风格。
东莞会馆
东莞会馆又称“宝安公所”,始建于清代,是当时东莞县商人的商会所在,正中的馆名同治年间由梁金鳌亲手题写楷书馆名,见证了清朝时期南头古城的繁华景象。
东莞会馆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是当年在此经商的东莞籍商人商量生意、协商价格的聚会场所。可以想见,这里曾经有怎样的一番熙熙攘攘的盛况。
东莞会馆曾经历过中华民国及现代几次重修。1984年6月份,东莞会馆被深圳市政府列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深圳市唯一保存的会馆建筑。
新安县衙
作为“粤东首郡、港澳源头”,南头古城是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中心。
明清两代,南头均是县治的所在地。所以,新安县衙可谓是多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在鸦片战争后,香港从新安县割去,当时中英双方勘界代表斗争非常激烈,此处就成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第一线,新安县衙也成为鸦片战争时多次战斗的指挥部,也是见证深港澳历史变迁的重要坐标。
现在的新安县衙不是古建筑,原址在报德祠旁边。因为原址已被占,所以换了地址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