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龙美术馆西岸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
入选“Portrait一人物”单元的龙美术馆藏品约43件(套),以现实存在或文化构建的古今人神为表现对象,背后所呈现的是中西绘画艺术不同的述人观念与法则。相对于中国画史传统自有的述人观念与法则而言,西洋画史传统的述人观念与法则的近现代引进即为他叙。前者在主导性观念上对“像”之“造”为宗旨,后者在主导性观念上以对“像”之“肖”为要求。因为是“造”,画家就不全从对象客观真实性出发;因为要“肖”,画家就离不开对象客观真实性的要求。
仕女 (1917) 创作者:徐悲鸿龙美术馆西岸馆
不全从对象客观真实性出发的“造”像,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中积淀的绘画图式与经验的继承和发扬,这从齐白石、溥儒、张大干、黄君璧、杭稚英、谢稚柳、傅抱石、徐燕孙、黄秋园、徐悲鸿、林风眠笔下的仕女、文人、神仙形象可以领略;
徐悲鸿的《女人体》龙美术馆西岸馆
离不开对象客观真实性要求的“肖”像,则要对当时社会生活中人的现实处境和精神世界有更多的体会和了解,这在徐悲鸿、方君璧、张信英、潘玉良、费以复、孙宗慰、王济远、冯法祀、罗工柳、郑野夫、赵延年、李宗津、黄养辉、哈定等人的人体写生和人物创作中有较充分的反映。
修竹仕女 (1943) 创作者:张大千龙美术馆西岸馆
自画像 (1936) 创作者:张蒨英龙美术馆西岸馆
松下雅集 (1937) 创作者:张大千龙美术馆西岸馆
黄君璧的《博古图》龙美术馆西岸馆
侧卧的女人体 (1940) 创作者:潘玉良龙美术馆西岸馆
林风眠的《读书仕女》龙美术馆西岸馆
观音宝像图 (1943) 创作者:谢稚柳龙美术馆西岸馆
溥儒的《钟馗挥剑图》龙美术馆西岸馆
徐操的《五侯三贵图》龙美术馆西岸馆
后赤壁图 (1946) 创作者:傅抱石龙美术馆西岸馆
京韵 (1950) 创作者:吴大羽龙美术馆西岸馆
有意味的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现代艺术主流越来越逃逸出客观真实性的要求,吴大羽等人笔下的形象构建所反映的正是这方面的影响,而在越来越要求艺术重新担负起“成教化、助人伦”以“救亡图存”和“为人民服务”的近现代中国,则日益强调和融和与客观真实性紧密相关的文化他叙范式—肖像观念与法则,转而逐渐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自叙中的主流。本单元自画像、人物实景写生创作数量较多也反映了这一点。
禅者初心 (1961) 创作者:方君璧龙美术馆西岸馆
黄秋园的《敦煌仕女》龙美术馆西岸馆
少女 (1981) 创作者:闵希文龙美术馆西岸馆
母亲心中的花朵 (1984) 创作者:哈定龙美术馆西岸馆
总策划:王薇
策展人:王璜生、曹庆晖、郭晓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