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 · 肖像

开馆展——开今借古 国画·洋画部分

来自龙美术馆西岸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

艺术家照片(来自网络)龙美术馆西岸馆

入选“Portrait一人物”单元的龙美术馆藏品约43件(套),以现实存在或文化构建的古今人神为表现对象,背后所呈现的是中西绘画艺术不同的述人观念与法则。相对于中国画史传统自有的述人观念与法则而言,西洋画史传统的述人观念与法则的近现代引进即为他叙。前者在主导性观念上对“像”之“造”为宗旨,后者在主导性观念上以对“像”之“肖”为要求。因为是“造”,画家就不全从对象客观真实性出发;因为要“肖”,画家就离不开对象客观真实性的要求。

仕女 (1917) 创作者:徐悲鸿龙美术馆西岸馆

不全从对象客观真实性出发的“造”像,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中积淀的绘画图式与经验的继承和发扬,这从齐白石、溥儒、张大干、黄君璧、杭稚英、谢稚柳、傅抱石、徐燕孙、黄秋园、徐悲鸿、林风眠笔下的仕女、文人、神仙形象可以领略;

徐悲鸿的《女人体》龙美术馆西岸馆

离不开对象客观真实性要求的“肖”像,则要对当时社会生活中人的现实处境和精神世界有更多的体会和了解,这在徐悲鸿、方君璧、张信英、潘玉良、费以复、孙宗慰、王济远、冯法祀、罗工柳、郑野夫、赵延年、李宗津、黄养辉、哈定等人的人体写生和人物创作中有较充分的反映。

桃衣少女, 方君璧, 1926,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修竹仕女 (1943) 创作者:张大千龙美术馆西岸馆

摔跤, 张充仁,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自画像 (1936) 创作者:张蒨英龙美术馆西岸馆

醉八仙, 杭稚英, 1930,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松下雅集 (1937) 创作者:张大千龙美术馆西岸馆

黄君璧的《博古图》龙美术馆西岸馆

侧卧的女人体 (1940) 创作者:潘玉良龙美术馆西岸馆

林风眠的《读书仕女》龙美术馆西岸馆

画家与妻子, 费以复, 1941,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驼牧, 孙宗慰, 1942,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观音宝像图 (1943) 创作者:谢稚柳龙美术馆西岸馆

溥儒的《钟馗挥剑图》龙美术馆西岸馆

红衣女子, 常玉,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听唱片, 金肇芳,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徐操的《五侯三贵图》龙美术馆西岸馆

持烟斗的自画像, 孙宗慰, 1944,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后赤壁图 (1946) 创作者:傅抱石龙美术馆西岸馆

穷苦的人们, 郑野夫, 1948,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西园雅集图, 徐操,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粉衣少女, 王道源, 1950,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京韵 (1950) 创作者:吴大羽龙美术馆西岸馆

有意味的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现代艺术主流越来越逃逸出客观真实性的要求,吴大羽等人笔下的形象构建所反映的正是这方面的影响,而在越来越要求艺术重新担负起“成教化、助人伦”以“救亡图存”和“为人民服务”的近现代中国,则日益强调和融和与客观真实性紧密相关的文化他叙范式—肖像观念与法则,转而逐渐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自叙中的主流。本单元自画像、人物实景写生创作数量较多也反映了这一点。

假日, 戴泽,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劳动人家, 钱松嵒, 1950,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火红的年代, 李宗津,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自画像, 王济远,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祖孙俩, 冯法祀, 1953,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自画像, 黄养辉, 1957,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红领巾, 罗工柳,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禅者初心 (1961) 创作者:方君璧龙美术馆西岸馆

孟霞女士肖像, 丁衍庸, 1971,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稚童, 温葆, 1972,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自然博物馆的姑娘, 王文彬, 1977,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舞蹈, 关良, 1978,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黄秋园的《敦煌仕女》龙美术馆西岸馆

少女 (1981) 创作者:闵希文龙美术馆西岸馆

母亲心中的花朵 (1984) 创作者:哈定龙美术馆西岸馆

穿花衣女子, 王流秋, 1995, 收藏方:龙美术馆西岸馆
收起展开详情
故事鸣谢名单:

总策划:王薇
策展人:王璜生、曹庆晖、郭晓彦

所有参展内容的来源:
展出的故事有时可能由独立的第三方创作,并不完全代表以下提供这些内容的机构的观点。
浏览更多内容
相关主题
观妙中国
从历史古迹到当代艺术,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查看主题

对Visual arts感兴趣吗?

接收您的个性化 Culture Weekly 更新

您已完成订阅流程!

您的第一期 Culture Weekly 将在本周发放。

Google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