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釉起源于北宋时博山大街一带窑场,元末失传。20世纪30年代,山东博山著名陶瓷艺人侯相会经多年反复探究实验,直到1936年久已失传的雨点釉瓷才烧制成功,自此名扬海外。“雨点釉”史书上称作“油滴”,古称“滴珠”,因釉中布滴具有银色金属光泽的放射状圆形结晶,形似雨滴坠入水中时迸出的水圈花斑而得名。多用于制作茶具以及技术器皿。黑色釉面上银光闪烁,大者如豆,小者如米,注入茶水则闪金光,盛以清水则放银光。色釉庄重神秘,气氛圣洁高雅,为国内外誉为名贵瓷器,尤其在日本被定为国宝,日本人甚至称“雨点釉碎片与金属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