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地宮簡介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960-1279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高雄市, 台灣

北魏至隨的地宮發展階段: 在印度,舍利裝入容器後,通常被置放在塔內中央的舍利室。佛教傳入中國後,佛塔的形式亦隨之改變,舍利的安放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北魏時期,將舍利容器裝入石函內後,直接埋入塔基下夯土中,當時尚未融入中國式墓室的地宮建築形制。隋代以後,開始在埋於塔基下的石函四周及函蓋上用長條形或方形的石頭包覆,周圍再砌砌磚牆。這是由北魏時期將石函埋入塔基夯土,過渡至唐代在塔基下構築地宮的中間階段,可視地宮的雛型。唐代地宮的成熟發展:地宮的成熟發展時期為唐代,其中最為著名的法門寺地宮,是按照皇帝陵墓的性質規格建造,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後室及後室祕秘龕七個部分組成。唐代的舍利塔,普遍修築了與墓葬相近的地宮,大多為磚石砌築,前有隧道,兩側繪金剛力士,設置石門,地宮內四壁繪須彌山,羅漢與伎樂等圖像。室內後部及兩側砌須彌座式磚牀,牀上正中安置石雕 「釋迦如來舍利寶帳」,其內安奉裝有舍利的容器。唐代以後的地宮大致延續這種作法。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 標題: 地宮簡介
  • 建立者: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 建立日期: 960-1279
  • 位置: 臺灣高雄市
  • 類型: 攝影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下載應用程式

不僅可以探索博物館,還能透過藝術作品效果、Pocket Gallery、Art Selfie 等功能發掘更多樂趣

首頁
探索
玩遊戲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