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生產牛痘疫苗的模型

2006

香港醫學博物館

香港醫學博物館
香港, 香港

在一九七二年以前,香港細菌學檢驗所其中一個重要工作是為本地研製天花疫苗。這個模型正模擬生產的程序。

工作人員先將小牛繫於牛痘檯上,其後將枱置平,露出小牛腹部。工作人員首先清除小牛腹部雜毛,然後接種牛痘病毒。數日後牛隻腹部出現水泡時,便可收集相關疫苗。

天花約三千多年前出現,死亡率極高;即使倖存,康復者往往會嚴重毀容或失明。中國早於公元一千年已採用天花防疫技術。方法包括把天花病者的結疤壓成粉末向小童鼻孔吹入,或將蘸滿天花結疤的棉絮置於小童鼻孔內。一七九三年,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引入牛痘疫苗,成為更準確、更有效和較少副作用的預防天花方法。

細菌學檢驗所亦研製其他疫苗,如霍亂疫苗、瘋狗症疫苗及腦膜炎球菌血清等,供本港使用。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 標題: 生產牛痘疫苗的模型
  • 日期: 2006
  • 權利: 相片由劉錫佳先生提供
香港醫學博物館

下載應用程式

不僅可以探索博物館,還能透過藝術作品效果、Pocket Gallery、Art Selfie 等功能發掘更多樂趣

首頁
探索
玩遊戲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