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燕子磯山水圖

龔賢清,引首:己(1679)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香港

龔賢,又名豈賢,字半千,號半畝、野遺等,齋名草香堂及安節堂,江蘇昆山人,畫作署款「鹿城」、「玉峰」是昆山的別名,「武陵」則是龔氏的郡望。龔賢法名大啟,為覺浪道盛禪師的佛門俗家弟子。龔賢論畫主張重傳統、師造化,尤強調學習宋元名家,經常標舉董源和巨然為山水畫發展的鼻祖。其早年亦受到明末清初南京與安徽地區畫家(如張風、楊文驄、李流芳等)的影響,畫風簡淡蒼白,多以勾勒山形輪廓為主。五十歲以後則開始轉變,不囿於傳統筆墨皴法,著重師法自然,通過重覆點染的「積墨法」,營造蒼厚磅礴的氣勢。此段時期的畫作數量最多,亦最具代表性,鎔鑄諸家風格,氣氛渾穆,用筆沉厚。

本卷畫左右兩端一疏一密,一濃一淡,恰成對比。右方先描繪坡岸樓臺,遙望隔江的水亭,再由水亭引領觀者過渡至畫幅左半段,其間有瀑布、小橋、茅屋、樹林參錯其間,內容豐富。墨色在層層點染下,漸次變得渾厚。卷末有龔賢自題詩,中有「自向磯頭結水亭」之句。「磯頭」是南京燕子磯舊稱。從其詩集中可見,龔賢早年曾多次造訪燕子磯,還頻繁取用此地及景物創作詩歌。相信本幅為龔賢筆下的燕子磯山水。雖然此畫描繪的景物與晚明朱之蕃《金陵圖詠》版畫中的「燕磯曉望」實景稍異,但龔賢利用其想像力,把詩中內容轉化成圖像,以橫向方式展示局部景觀,保留了水亭、青山、江河等景物,可謂別具匠心。畫作中樹木的畫法與橫向的構圖,較接近1674年所繪的《千岩萬壑圖》,故可以推測此畫應是龔賢中歲歸隱清涼山後所作,與晚年成熟的畫風相比,當處於過渡期階段。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 標題: 燕子磯山水圖
  • 建立者: 龔賢(1618–1689)
  • 建立日期: 清,引首:己(1679)
  • 實際尺寸: 22.6厘米 × 187.4厘米
  • 出處: 北山堂惠贈
  • 類型: 繪畫;手卷
  • 權利: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
  • 材質: 水墨
  • 館藏編號: 1995.0496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下載應用程式

不僅可以探索博物館,還能透過藝術作品效果、Pocket Gallery、Art Selfie 等功能發掘更多樂趣

首頁
探索
玩遊戲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