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藏文《正法白蓮華大乘經》

不詳Qing dynasty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高雄市, 台灣

《法華經》雖是大乘佛教中極重要的經典,然由於其內容不似《般若經》、《華嚴經》、《寶積經》那般巨秩,因此在藏文「甘珠爾」藏經各版本中均未列為單獨部類,而是歸屬於「諸經部」(sdo sna tshogs)中;康熙8年(1669)完抄的泥金寫本《龍藏經》則將《法華經》列為「諸經部」Ju(第67)函的首部經典。11世紀藏文史籍《瓦協》(dba' bzhed)記載藏王松贊岡布(srong btsan sgam po)派遣大臣吞米三布札(thon mi sambhota)至印度學習梵文,吞米將梵文《法華經》攜回西藏,但尚未翻譯;另部史籍《柱間遺教》(bka’ chems ka khol ma)則將此經列為與觀音菩薩相關的21部經典之一。現存「甘珠爾」中所收《法華經》藏譯本均是9世紀初由印度僧人素仁札菩提(Surendrabodhi, 天帝覺)與西藏譯師納南耶謝德(sna nam ye shes sde, 智軍)二人合譯的版本;此外,在敦煌與于闐曾分別發現譯者不明之不同藏譯殘本。這些藏譯本除語詞差異外,內容基本相近,與梵文本同為27品;而根據當代學者校勘後的分析,藏譯本較貼近吉爾吉特(Gilgit)與尼泊爾的梵文寫本,和中亞梵文寫本差異較多。在藏傳佛教的傳承中,《法華經》雖未似其在東亞佛教一般占有同等重要地位,但其所闡揚的「一乘」見地,仍深受藏人重視,各派均將其視為「了義經典」。且印度的中觀派祖師曾多次引用《法華經》作為其論述引證,如蓮花戒(Kamalaśīla, 9世紀末)的《中觀明》(Madhyamakāloka)與阿底峽(Atiśa, 982-1054)的《大經集》(Mahāsūtrasamuccaya),由於藏人素尊中觀派為究竟見,《法華經》也因此頗受重視,經常被引用。此外,唐代玄奘法師的嫡傳弟子窺基(632-682)所著的《妙法蓮華經玄贊》也被譯為藏文,雖僅存11品,仍為藏人所重視,收入「丹珠爾」中。(劉國威)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 標題: 藏文《正法白蓮華大乘經》
  • 建立者: 不詳
  • 建立日期: Qing dynasty
  • 位置: 中國
  • 類型: 攝影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下載應用程式

不僅可以探索博物館,還能透過藝術作品效果、Pocket Gallery、Art Selfie 等功能發掘更多樂趣

對Science感興趣嗎?

訂閱 Culture Weekly,接收個人化最新資訊

大功告成!

你將在本週收到第一份 Culture Weekly。

首頁
探索
玩遊戲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