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兩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布局相同。經摺裝,每紙大多摺10半葉。卷首扉畫畫〈佛說法圖〉,釋尊坐臺座上,面微向右(畫幅之左),四眾、菩薩、天龍八部眾圍繞;一菩薩跪於釋尊座前,當是此品提問(當機者)的無盡意菩薩。扉畫後為「六合清寧、七政順序」四言韻文的經牌讚,有「宣德七年四月初七日」紀年;接著為經文,每半葉5行,每行15字,並以右文左圖的方式配圖多達40幅。經文結束後,還附有玄奘(602-664)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最末為拖尾畫〈韋馱天〉。寫經均採明初書法家沈度(1357-1434)書風,溫潤秀媚;繪畫亦據同畫稿,品質也極為接近。兩者較大差別,僅書衣一為木夾、一為織錦;另外,一卷(【展品29】故佛000392)於《心經》末書〈普門品贊〉,一卷則無。依照經文大約可分三大段:第一段為觀音聞聲救苦、以及滿足求男求女之希求,描繪觀音救火、水、黑風羅剎、刀杖、夜叉羅剎、枷鎖、商賈怨賊等七難、以及求男求女共8幅,畫幅上方為各種變化身的觀音,下方為遇到各種災難並呼請觀音救難的眾生、或跪求的父母與童男童女;第二段為觀音應機以佛、聲聞、諸天、王者、婆羅門、四眾、女人等變化身示現共19幅,畫幅下方為觀音於世間的的各種化現,但在這些化現的上方還各有一尊觀音「本尊」;第三段為偈頌段,將前述七難開演成十二難,畫觀音救難12幅,此時觀音亦在畫幅上方,下方為各種危難的場景,但相較於第一段,觀音有更多的姿態與危難者互動。北京國家圖書館藏有一部京都應天府(南京)沙福智所刊《觀音普門品》,許多細節與院藏此兩部非常相似,紀年為年代較早的明洪武28年(1395)年,可說是院藏此兩部所據之稿本;其中的許多母題與構圖藝匠,則可追溯自宋代。比較此兩部宣德本與宋刊蘇寫本卷七【展品21】的「火難」、「推墮山崖難」、「毒藥難」等【圖1】,可見其間的關聯。(鍾子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