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

旗袍是一种在近代被发明的中国女子的服装,是一种将清朝时期的满族旗装长袍和西式剪裁融合而成的衣服,旗袍的特点是“右斜襟、带装饰性盘扣、腿部开衩”,尤其以上海和香港的女性为代表,在20世纪广泛流行于中国。汉族女性日常服饰自宋代以降皆为上衣下裙或上衣下裤的“两截穿衣”样式,男性日常服饰则以道袍、直身等上下连裳的袍服类为主。清代推行剃发易服但只针对成年男性,即“男降女不降”,女性上衣样式虽然有受满族服装影响,但仍维持明朝服饰的两截穿衣样式,直至辛亥革命之后仍然未有明显改变。1921年,旗袍出现,让女子能穿着原本只有男性才能穿的袍子,体现了男女平等,后来更成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女性国服。
清朝末期和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旗袍在上海的上流社会非常风行,是名媛聚会社交的标准配备服装,这股风潮还传到了香港,由于上海和香港外国人数量众多,导致旗袍最终在外国人眼中成为“代表中国女性的服饰”。直至今日,旗袍仍为上海和香港在近代历史中的代表符号之一。
收起展开详情
维基百科
共 45 件藏品
首页
探索
玩一玩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