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1940年6月10日至1943年5月16日在北非發生了北非戰役。它包括發生在利比亞和埃及的沙漠以及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的戰役。
戰役在同盟國和軸心國之間展開。同盟國的戰力主要來自大英國協和來自歐洲被德國滅國的流亡政府。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加入戰爭並於1942年5月11日在北非開始直接軍事援助。
北非的戰鬥開始於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王國的宣戰。6月14日英國陸軍第11輕騎兵團穿過邊界進入利比亞並奪取了義大利的卡普措要塞,隨後義大利在義屬利比亞發動一波攻勢進入了埃及並在1940年9月占領了西杜拜拉尼,隨後在1940年12月大英國協展開了羅盤行動進行反擊。在羅盤行動中,義大利第10軍團被摧毀,為了防止軸心國全面失利,由埃爾溫·隆美爾指揮的德國非洲軍通過向日葵行動被派遣至北非,以增援義大利軍隊。
隨後爆發了一系列為控制利比亞和埃及部分地區的拉鋸戰,至第二次艾爾阿拉敏戰役達到頂點,當時由伯納德·蒙哥馬利中將指揮的大英國協部隊給予軸心國部隊決定性的打擊,並將他們逐回突尼西亞。在隨後的1942年,盟軍的火炬行動登陸西北非洲,爆發了與維琪法國部隊的戰鬥,最終盟軍將軸心軍包圍在突尼西亞北部並迫使他們投降。
由於軸心國在東部戰線同時對抗蘇聯,減輕了英軍及後來的美軍在北非的壓力。英軍成功地透過破解敵方密碼訊息來蒐集情報,亦是盟軍在北非戰場取勝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