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鬼

雷鬼樂,又譯雷吉樂、瑞格樂、雷吉、雷鬼,是1960年代源自於牙買加的一種音樂類型,也是是牙買加或牙買加僑民的流行樂。雷鬼的名稱源自牙買加某個街道名稱,意思是日常生活上一些瑣碎的事情。1968年由樂團Toots & The Maytals演唱的Do the Reggay是第一首出現Reggay的流行樂曲,為此音樂類型命名,也向大眾介紹雷鬼音樂。雷鬼音樂有時會用來指多種牙買加的舞曲總稱,不過雷鬼音樂主要是指一種受到牙買加傳統門特音樂、美國爵士樂和節奏藍調影響的音樂,而且從早期的斯卡曲風和慢拍搖滾所衍生的新音樂類型。雷鬼音樂常和新聞、社會八卦以及政治評論有關。雷鬼音樂的特點是其貝斯吉他和鼓強拍的對位,以及其反拍節奏部分。雷鬼音樂是起源於斯卡曲風和慢拍搖滾,雷鬼音樂類似慢拍搖滾一樣,用貝斯作為節奏樂器。
雷鬼音樂和拉斯塔法里運動有密切的關係,拉斯塔法里運動是非洲中心的宗教,自1930年代從牙買加發展,主要是提倡泛非主義。在拉斯塔法里運動普及之後,隨著拉斯塔法里運動以及其教義開始被人所知,雷鬼音樂也開始在全世界流行。雷鬼音樂是傳播拉斯塔法里運動主要信息的重要工具,音樂家成為了信息傳遞者,如拉斯塔法里運動所提到的:「士兵和音樂家是帶來改變的工具。」。
在音樂風格上,雷鬼音樂結合了節奏藍調、爵士樂以及門特、卡里普索音樂, ,也受到傳統非洲民間節奏的影響。雷鬼音樂中最容易識別的是其反拍節奏,由吉他或網鋼琴在反拍上所彈奏的斷奏和弦。其強拍在二、四拍上。雷鬼音樂的速度一般會比斯卡曲風和慢拍搖滾要慢。在雷鬼音樂中可以看到對唱的概念。雷鬼樂的代表人物是巴布·馬利,他帶動了雷鬼樂的流行。雷鬼音樂流派是由鼓和貝斯所主導。主要的樂手有Toots and the Maytals樂團的傑克·傑克遜、鮑勃·馬利與哭泣者樂團的Carlton Barrett、The Skatalites中的Lloyd Brevett、Toots and the Maytals的保羅・道格拉斯、The Skatalites的Lloyd Knibb、Winston Grennan、Sly Dunbar和來自The Upsetters的Anthony "Benbow" Creary。貝斯吉他在雷鬼音樂中的角色很重要。雷鬼音樂中的貝斯樂音很粗重,而且經過等化器處理,以去掉其高頻音,強調其低頻音。雷鬼音樂中的吉他多半是在反拍時彈奏。雷鬼音樂常會用牙買加方言、牙買加英文或伊亞里克方言演唱。雷鬼音樂的歌詞會強調社會批判以及其宗教上的傳統,不過許多的雷鬼音樂也會討論比較不沈重,比較個人的主題,例如愛和社交。
雷鬼音樂已擴展到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常配合當地的樂器演奏,也會和其他的音樂融合。西班牙雷鬼從中美洲西班牙語的巴拿馬開始,擴展到南美大陸的委內瑞拉、蓋亞那,之後擴展到其他國家。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維基百科

瀏覽你感興趣的主題

1,543 個項目
首頁
探索
玩遊戲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