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六世,原名阿爾伯特·法雷迪·亞瑟·喬治,英國國王及自治領國王兼印度皇帝,1936年12月12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亦為首任大英國協元首。
喬治六世於其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出生,以其曾祖父阿爾伯特親王得名,並在登基前稱阿爾伯特。作為喬治五世次子,阿爾伯特原先無望繼承王位,其早年活在其長兄愛德華的陰影之下。他青年時就讀於海軍學院,並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於皇家海軍及皇家空軍服役。1920年阿爾伯特受封為約克公爵。1923年其與伊莉莎白·鮑斯-雷昂女勳爵成婚,育有二女伊莉莎白及瑪格麗特。1920年代中期其接受言語治療以矯正其口吃,但這一缺陷並未徹底得到解決。
1936年喬治五世過世,愛德華登基為愛德華八世。同年他宣布冀與美籍名流華麗絲·辛普森成婚,愛德華承受政治及宗教因素後選擇決定退位與辛普森成婚,阿爾伯特隨即即位,王號喬治,是為喬治六世,亦為溫莎王朝第三位君主。
喬治六世在位期間,大英帝國解體過程加速,逐漸演變為大英國協。愛爾蘭自由邦議會在其即位日將英國君主之名從憲法中去除。次年,新愛爾蘭憲法將國名更改為愛爾蘭,並立愛爾蘭總統為國家元首。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二戰歐洲戰場爆發,9月3日大英帝國及大英國協與納粹德國開戰,隨著1940年義大利王國對英宣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大日本帝國進攻英國亞洲殖民地,相繼對義大利和日本開戰,和其他軸心國如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及保加利亞。1945年英國及其盟友最終取勝,但此時帝國的超級大國地位已被崛起的美國和蘇聯取代。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喬治仍為兩國國王,但於1948年6月放棄「印度皇帝」一頭銜。1949年愛爾蘭正式宣布改制為共和國並退出大英國協;次年印度亦改制為共和國,但仍為大英國協成員。喬治開始使用大英國協元首這一新頭銜。
喬治在位後期飽受健康問題困擾,最終於1952年過世,其女伊莉莎白即位,稱伊莉莎白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