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

1928年6月14日 - 1967年10月9日

埃內斯托·格瓦拉,暱稱切,出生於阿根廷。他是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之一,社會主義古巴、古巴革命武裝力量和古巴共產黨的主要締造者及領導人,著名的國際共產主義革命家、軍事理論家、政治家、醫生、作家、游擊隊領袖和經濟學家。
身為年輕的醫學系學生,格瓦拉帶著一腔熱情騎上機車,遊歷了整個拉丁美洲,並因親眼目睹了貧窮的無所不在而深感震撼。他在這些旅行中的所見所聞,使他斷定各地根深蒂固的社會不平等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新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的結果,唯一的補救方法便是進行世界革命。這個信仰激勵他介入了瓜地馬拉在總統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統治下的社會改革;阿本斯最終於1954年瓜地馬拉政變,在美國中情局暗中策動下被推翻,結束了瓜地馬拉當時不同凡響的意識形態。後來,格瓦拉在墨西哥城先後結識了勞爾·卡斯楚與菲德爾·卡斯楚,加入他們的七二六運動,懷抱推翻親美的獨裁者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的理想,乘著格拉瑪號登陸古巴。
格瓦拉不久便在起義者中展露頭角,晉升至少校司令,並在為期二年、成功推翻巴蒂斯塔政權的游擊戰役中扮演關鍵的角色。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後,他被授予古巴公民身份。格瓦拉在古巴革命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負責再審革命法庭期間被列為戰犯者的申訴與行刑隊、以工業部長身分實施土地改革、擔任國家銀行行長、古巴革命武裝力量教導主任、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之職,並以宣揚古巴社會主義的外交家之名橫越地球。而格瓦拉所訓練的民兵部隊也在豬灣入侵擊退了美軍,並為古巴帶來了蘇聯核武彈道飛彈,其隨後在1962年引發了古巴飛彈危機。另外,他也是文筆鋒利、創作豐富的作家與日記作者,著有影響深遠的軍事理論著作《游擊戰》,及關於他年輕時漫遊美洲的旅行日記《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格瓦拉於1965年離開古巴,到剛果民主共和國、玻利維亞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游擊戰爭。
他離開古巴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釋,主流觀點認為他是自願離開古巴繼續革命,也有少數看法稱他是被迫離開,因為卡斯楚與切·格瓦拉在對中蘇交惡的看法上存在分歧。總之,他離開職務後便依序前往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及玻利維亞進行革命,前者最終失敗,而格瓦拉到了玻利維亞後,被當地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協助的軍隊逮捕,並遭處決。自切·格瓦拉死後,他的肖像已成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徵和全球流行文化的標誌,同時他本人也成為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英雄和世界左翼運動的象徵,被稱作「紅色羅賓漢」、「共產主義的唐吉訶德」、「拉丁美洲的加里波第」、「完美的人」、「浪漫冒險家」、「人間的耶穌」。
格瓦拉常現身於傳記、回憶錄、文章、紀錄片、歌曲及電影的題材,其共同想像普遍呈現兩極化,有理想主義色彩的人會認為他是為改革而生的戰士,主流保守派則認為他只是不顧一切的魯莽反抗者。《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維基百科

探索這位歷史人物

12 個項目

“Whenever death may surprise us, let it be welcome if our battle cry has reached even one receptive ear and another hand reaches out to take up our arms.”

切·格瓦拉
1928年6月14日 - 1967年10月9日

對歷史感興趣嗎?

訂閱 Culture Weekly,接收個人化最新資訊

大功告成!

你將在本週收到第一份 Culture Weekly。

首頁
探索
玩遊戲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