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費茲傑拉爾德·甘迺迪,通常被稱作約翰·F·甘迺迪、JFK 或傑克·甘迺迪,也譯作肯尼迪,美國第35任總統,是美國頗具影響力的甘迺迪政治家族成員,被視為美國自由派的代表,他是美國歷史上至今第四位遇刺身亡的美國總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美軍軍官,曾在南太平洋英勇救助了落水海軍船員,因而獲頒紫心勳章,而後從政,1946年至1960年期間先後推任眾議員和參議員,1960年當選美國總統,成為美國首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任內的主要事件包括:試圖廢除聯邦準備理事會、豬灣入侵、古巴飛彈危機、柏林圍牆的建立、太空競賽、越南戰爭以及美國民權運動。由於在古巴危機高峰期間的應對沉著,以及在蘇聯人進入宇宙後全力支持太空競賽,他此後決定的政策方向日後引領NASA成功達成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壯舉,美國人也收穫大量的高科技優勢,在美國總統歷史排名中,通常僅被史學家列在排名中上的位置,但他在大眾文化中的地位卻更高,一直被大多數美國人視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這和他在冷戰期間太空計劃的關鍵地位極有關連。此外,甘迺迪於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遇刺身亡,官方在隨後的調查報告表明李·奧斯華是刺殺甘迺迪的兇手,但奧斯華亦隨即被另一位刺客傑克·魯比刺殺,使得案件真相撲朔迷離。甘迺迪遇刺案被視為對美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重大決定性影響的事件之一,因為這一事件在其後數十年中一直影響了美國政治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