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第四代苏联最高领导人,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以及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军衔为苏联元帅。
勃列日涅夫生于俄罗斯帝国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卡缅斯科耶的一个工人家庭。苏联在1917年10月革命后成立后,勃列日涅夫于1923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在1929年成为正式的苏联共产党党员。当纳粹德国于1941年入侵苏联时,他加入了苏军并升为二战期间的少将。勃列日涅夫于1952年加入至中央委员会,于1957年成为政治局的正式成员。1964年,他突然发动政变,罢黜了赫鲁晓夫,并自命为总书记。1976年后,勃列日涅夫的健康状况恶化,长期服药控制,愈来愈淡出了国际事务。随着多年健康状况的下降,他于1982年11月10日去世,由安德罗波夫继任总书记。
自1964年起出任最高领导人、并掌握最高权力长达18年之久,直至1982年去世。死后苏共中央高层陷入长达3年的权力斗争。直至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勃列日涅夫在党内人士的评价比赫鲁晓夫民主,赫鲁晓夫当政时经常“圣心独断”,无视政治局的其他人,勃列日涅夫则通过协商以减少高干之间的分歧。在争取两个冷战超级大国间缓和的同时,勃列日涅夫实现了美国与苏联的核子武器恐怖平衡。勃列日涅夫政权领导下的大规模军备建设和霸权主义扩大了苏联的军事干预。但是苏联咄咄逼人的政治攻势不再如古巴危机前那般有效,苏联的太空成就产生的影响力被美国的阿波罗计划登月成功后所超越。
勃列日涅夫时期虽然提供更高的社会福利,但政策缺乏自由化,经济分配效率依然低下,加上科研投入体制的不平衡,专注军事科技的研发,造成苏联与西方除军工外的技术差距逐渐扩大,经济地位也被拥有高科技的西德与日本超过,国内产生了怀念赫鲁晓夫的年轻一代与特权阶层。勃列日涅夫对上一任政治改革的敌意换来了一个社会衰落的时代,被称为勃列日涅夫停滞。除了普遍存在的腐败和经济增长下降外,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技术差距不断扩大,使得共产党民心渐失。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上台后,谴责勃列日涅夫政府的无能且不灵活,然后实施了苏联开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