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국립중앙박물관
韩国国土的四分之三是山地,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老虎栖息,故被称为“虎国”。老虎也是韩民族始祖神话故事⸺檀君神话的主人公之一。古代韩国被称为“驾驭老虎的君子国”,据说人们每年供奉老虎,韩国文化中很多与虎有关。从古代到朝鲜王朝时代(1392-1897),老虎不断化身为古墓美术中的守护神、佛教美术中的山神、绘画中君子、辟邪象征,反映出韩国人对虎的信仰与敬畏。在韩国美术中,勇猛咆哮的虎并不多,更多的是姿态威严、面带诙谐微笑的老虎。这些形象反映出韩国人重视“德”与“仁”的儒教核心价值观与乐观诙谐的天性。自古以来,在韩国人的心目中,老虎一直是一个具有神通力和气魄的灵物,也是一个诙谐亲近的朋友。
Tiger-shaped chamber pot(Collection of Buyeo National Museum) (Baekje kingdom)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虎子
这是百济(前18~660年)首都扶余罗城遗址上发现的虎子,以其形似伏虎而得名,是当时男性的便携式便器。据推测,虎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主要在江南地区的上层阶级使用的物品。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上说,汉朝宫廷用“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携带,以备皇上随时方便。传说中有神仙让老虎张嘴向其方便的记录,根据这些传说内容推测,这是按照小老虎的形状制作的男性便器。
韩国三国时代––百济、新罗、高句丽与中国开展活跃交流,在此过程中虎子也流入韩国。在百济首都扶余出土的虎子显示百济首都文化的一面。这只土制虎子后脚蹲坐,用前脚支撑上半身,张开嘴巴,头部向左。百济虎子线条更为简洁,器形上出现了百济式的演变,说明在中国虎子的基础上融入了百济特色。
从头部到背部有弧形把手用于携带。
相较于中国虎子,这只土制百济虎子用前脚支撑起上半身,用右手拿起虎子时入口较高,用起来更方便。
土制虎子(国立扶余博物馆收藏) (-0018/0660)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面部黑点是其眼鼻,用线条简单刻画眉毛、胡须。
Replica of the white tiger mural in Jinpa-ri Tomb No. 1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创作者:Oba Tsunekichi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白虎临摹图
这是高句丽(前37~668年)坟墓真坡里第1号墓中画有的白虎临摹图。真坡里第1号墓是封土石室墓,现在位于平壤,这幅临摹图由当时东京美术学校助教授小场恒吉(1878~1958)绘制。高句丽人在真坡里1号墓墓室四壁上涂施石灰后,分别在东西南北画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壁画。
四神是守护四方的方位神,白虎是其中之一,据说源自二十八星宿。从公元前3世纪起,人们按照五行思想划分东西南北各七个星宿,分别布列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神兽。随着时间的推移,四神象征的意义也有所扩展,汉朝在其辟邪的基础上,增加了方位神的作用。4世纪以后作为方位神的四神逐渐为道教所接受。在墓壁上画出四神是想借助它的勇猛和神威护卫死者。这一想法同后汉极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风俗通义》中记载的“老虎噬食鬼魅”一脉相承。
这幅白虎图描写带翅膀的神兽白虎。细长的身体与四肢、颈部呈S形、前脚旁的翅膀呈火焰形。与其说是实际存在的老虎,它更接近于理想化的动物。
白虎身处五色云彩中花朵漂落的神秘场景,推测为仙界云气化生。从白虎精致流畅的画法、背景的速度感、漂落的花朵等推测,这座古墓建于6世纪前期。
十二生肖(国立庆州博物馆收藏) (0801/0900)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十二生肖像
这只土制虎像于1988年出土于庆州市内南面花谷里火葬墓周边,是十二生肖像的一部分。火葬墓由放入遗骨的骨壶、保护骨壶的石盒组成,十二生肖像布列在石盒周围。石盒后方北侧发现猪像、鼠像、牛像、虎像;兔像、羊像、猴像、鸡像、狗像则在离开原位的地方清理。原本位于石盒南侧的龙像、蛇像、马像在工程中流失,现仅存9件。
进入统一新罗时代(676~935)后,与三国时代的道教思想一道扩散的四神与十二生肖的概念得到普及,随之在古墓美术也呈现出这些概念。十二生肖是指守护土地的神,根据12个时辰、空间对应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12种动物。用十二生肖像装饰坟墓或陪葬十二生肖像,是因为古人将坟墓视为小宇宙,相信十二生肖在各方位上守护死者的灵魂。
Zodiac figures-Tiger (Collection of Gyeongju National Museum) (Silla kingdom)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十二生肖像均为浅圆塑像,人身兽头,身着便装。头部向右,身体向正面,两手相叠置于胸前跪在地面。老虎像用小耳、利齿突出老虎的特点。
Mountain god (Joseon dynasty)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山神
古人将老虎称为“山王”,这幅山神图选用拟人的手法而绘制而成。以云彩、远山为背景,松树下有拿着扇子的山神、童子与蹲坐的老虎。山坡上有三棵松树,山神坐在一块岩石上,身后有一棵松树。
佛教《华严经》里有守护佛法的诸神,主山神就是其中之一。佛教与民间信仰相结合并扎根民间的过程中,山神被佛教收容提升为护法神。因此18世纪中后期以后将原本置于山神阁的山神图放入道庙的殿阁供奉。朝鲜后期的山神图主要描写山中老者、老虎。有人认为画中的老者是山神,老虎是山神的使者,也有人认为老虎是山神,旁边的老者是将老虎拟人化的山王。
朝鲜后期山神是18世纪神众图的组成部分,肩披树叶手拿灵芝是其原始形象,进入19世纪以后逐渐被绘成单独带领童子、老虎的老者,并供奉于山神阁。
点缀蓝天的云彩、山谷、松树、青苔覆盖的岩石等民画风的背景是这幅山神图的独特之处。
山坡上有三棵松树,头戴宕巾的山神坐在一块岩石上,身后有一棵松树,身着带领子且凤凰纹的赤衣。肩腰二部绕着一条树叶,手拿扇子的山神面颊上留着细长的眉毛,其胡须又蓄到胸部,显出非凡的功力。
山神旁边是双髻童子,手拿拂子站立。老虎怒目圆瞪,张开大嘴露出尖锐牙齿。
龙和虎 龙虎是代表四神的瑞兽,通常被绘成一对。这两幅挂画是长、宽过两米的巨作,背面分别粘贴六张厚白纸形成一张底面,顶端放入粗绳卷边固定,并用绳子制作吊钩挂在屋外。这幅龙虎图被推测是朝鲜时代正月里挂在宫廷门扉、官府大厅的挂画,用来突出虎威,镇宅避邪迎福。
Tiger (Joseon dynasty)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虎
这张虎画描写下山猛虎蓦然回望岩石、松树咆哮。这是现存朝鲜虎画中最大的一幅墨绘龙虎图,用笔流畅,在17世纪传统绘画与19世纪民画中起着媒介的作用。
虎画用浅墨、淡黄渲染底色,用墨、白色细笔细腻描绘虎皮,岩石、松树呈现浓墨、淡墨的强烈对比,在粗劣、迅速的墨笔上增添淡彩。
画面上端的松叶、松果的精致逼真、迅速畅快的藤蔓笔致展现画家娴熟画技。松树枝上的一对喜鹊,是朝鲜时代深受人们喜爱的虎鹊图结构。
Dragon (Joseon dynasty)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龙
龙是传说中能兴云雨的神奇动物。自古以来,人们相信龙画有超自然的神通力,作为年画的题材广受欢迎。画中龙在乌云密布中盘绕而上,画中龙形如人面、表情豪放,如实刻画凝重的乌云,庄重构图显示出朝鲜时代其他龙画无法比拟的风格与技巧。
右后脚还在波涛中,显示刚刚盘绕而上的瞬间。
Tiger (Joseon)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猛虎图
这是朝鲜后期绘制的《猛虎图》。这幅出山虎图作品中,墨绘的老虎跃然纸上,它停下脚步转身凝视正面。出山虎图始于中国北宋时期的画虎高手赵邈龊。朝鲜中期以后频繁绘制此类用于观赏的猛虎图。
因作品上有朝鲜后期画家沈师正的号“玄斋”落款,曾被认为是他的作品。但题款上的甲午年不符合沈师正的活动时期(1714年或1774年),后确定为作者不详。据此推测作品上的题款与落款是后添的。
獰猛磨牙孰敢逢
愁生東海老黃公
于今跋扈橫行者
誰識人中此類同
又以细腻的笔致画出虎背的皮毛。通过虎背扭动的身影仍可感受到其躯体的健壮与强悍,以及不为周围环境所动、唯我独尊的王者风范。这幅老虎图明显有别于仅画出虎形轮廓的虎画,画风写实厚重。用细笔一根一根画成的虎毛表现出细腻入微的质感,令人叫绝。这一逼真的表现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与老虎对视的感觉。
画家以细劲的笔致表现出老虎悄无声息地出山,忽然转身睁大眼睛凝视正面,有身姿敏捷的威武之姿,其栩栩如生的威武雄姿让人心生畏惧。一根根刺起来的胡须、霸气凌人的眼神、欲行又止的威严神态,充分彰显出百兽之王的霸气与神秘感。
《易经》上说,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古人早就用豹变来形容君子的长成。因为君子像豹一样,出生平凡,但是通过修养、求知,成年后便和成年豹一样顶天立地。因此出山虎则意味着“自强不息的君子”,隐身于山中的君子为匡救扶正出世。
金弘道的两幅虎画
这两幅虎画是18世纪朝鲜画家金弘道绘制的画作,朝鲜后期的观赏用虎画当中被评为最为优秀的杰作,展现檀园金弘道无不擅长的绘画天赋。 这是描写老虎下山场景的出山虎之类型,显示老虎百兽之王的威严,也可视为敦促为政者关切民生、严正执法。金弘道的这幅虎画和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的《猛虎图》一道彰显出朝鲜人心中的老虎之威严与美德。金弘道用画员样式精致逼真地呈现朝鲜虎画作品的典范。
Tiger under a pine tree(Collection of Leeum, Samsung Museum of Art) (Joseon dynasty) 创作者:Kim Hong-do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松下猛虎图
左侧图绘制的是松树下的老虎,疙疙瘩瘩的松树树桩也别具一格,作为松画作品呈现出非常优秀的笔致。
由于松树旁边还有“豹庵画松”的字样,据说是与他的老师姜世晃(1713-1791)的合力之作,可是松树的表现与姜世晃的画风有一定距离。
作品非常精致,别具一格,尤其是用细笔描写的虎毛、老虎与松树的比例美尤为出色。这是一幅反映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嗜好的虎画杰作,庄重大气的老虎体积量感、威武雄壮的气势震惊世界。
Tiger under a bamboo tree(Private collection) (Joseon dynasty) 创作者:Kim Hong-do和Im Hui-ji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竹下猛虎图
左侧图是敏锐掌握老虎姿势的佳作,老虎在竹下屹立,抬头翘尾。
右侧有黄基天(1760-1821)写的题跋,黄基天曾担任江东县监、庆尚道都事,并善于书法。题跋写着“朝鲜西湖散人画虎,水月翁画竹麦山道人评”,证实由朝鲜金弘道画虎,林熙之画竹,黄基天评论。林熙之是朝鲜时期介于两班和平民之间的阶层——中人出身的文人画家,他的画竹技巧被评为不亚于豹庵姜世晃(1713-1791)。用果断豪放的笔致水墨画竹,虎毛用极其纤细的笔法一根一根鲜活地描绘出来,毫毛毕现。
老虎的白色眉毛、胡须一根根冲天竖起,与老虎怒目圆睁的表情形成紧张气息。这张画作充分证明金弘道除了山水画、风俗画、道释人物画以外,还擅长花鸟画、翎毛画。
Tigers and magpies(Collection of Leeum, Samsung Museum of Art) (Joseon dynasty) 创作者:Shin Jae-hyeon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虎鹊图
这是朝鲜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绘制的民画虎鹊图。画中老虎笔直坐立咆哮,照顾三只幼虎。
整个画面的每个要素都如同裁剪轮廓线后贴制而成一般,没有立体感。虎皮、三神山、松树皮等呈工艺上形式化的样式,它们的形状与其说是写实的绘画,不如说是巫祝用符咒。画中的老虎、喜鹊毫无恐惧、惊悚的感觉,而是展现出吉祥物或图标般典型、简洁、强烈的视角效果。
这幅虎画显示对神兽的祈愿,形如新年符咒,可以说明韩国虎鹊图完全演化为民画,意义也得到进一步拓展,是朝鲜虎鹊图扩展为民画的典型案例。
作品右侧写着“甲戍元旦申在铉写”,由此推测这是申在铉绘制的一种年画。
老虎右侧有墨写成圆形的“风声闻于千里,吼苍崖而石裂”字样。
老虎上方有写成圆形的“虎啸南山郡鹊都会”,即老虎在南山咆哮,喜鹊聚集,这些文字形容画中咆哮的老虎与喜鹊,看似比喻老虎威震山河的力量,充分显示猛兽老虎的形象。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虎画的另一角画有三山不老草、
蝉,代表人们希望长生不老的心愿,也显示老虎三神山中的神兽地位。
乘在母虎背上的幼虎旁边写着“膝下孙”的字样,强调母虎照顾幼虎的面貌,强调老虎作为仁兽慈祥的特征,也体现当时人们多子多孙的心愿。
Tigers and zodiac figures Tigers and zodiac figures (Joseon dynasty)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画出十二生肖图和虎鹊图的12幅屏风
这是在正反两面画出十二生肖图、虎鹊图的12幅屏风。虎鹊图是朝鲜虎画中最为常见的主题,现存大部分作品为民画形式。19世纪以后随着民众意识增长,民间画家将如猛虎图等代表士大夫等上层阶层权威、礼规的图像加以变形,虎鹊图成为率真有趣、极具代表性的民画类型。这扇屏风中的虎鹊图凸显引入民画色彩的特征,虎图的象征意义也得到拓展。
这扇屏风尽显虎鹊图中各种姿态的老虎。从第一幅看起,依次是抬头望向松树喜鹊的老虎、
回头看的老虎、调换方向的老虎、凝视正面的老虎。此外,虎纹也分为条纹、豹斑纹、双虎纹混合。
第三幅屏风上没有喜鹊,一只吸烟的老虎前边画有两只兔子。扩展到民间样式的虎鹊图呈现出多彩多样的画风,逐渐省略山中溪谷等背景,简化老虎、松树、喜鹊的画面构成,使之平易近人。如同故事中吸烟的老虎,老虎的形象也开始拟人化,转为滑稽的形象。
Tigers and zodiac figures Tigers and zodiac figures (Joseon dynasty)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反面的十二生肖均为人身兽首,身穿宽襟大袖长袍,手持守护用神物。第三幅中的老虎提起一掌一足,呈攻击姿势。十二生肖中老虎与东北东方向对应,指凌晨3点至5点。
十二生肖是指守护土地的神,根据12个时辰、空间及方位对应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12种动物。
Portrait of Kwon Eung-su (Private Collection) (Joseon dynasty)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权应铢肖像
这是朝鲜中期武臣权应铢(1546~1608)将军的肖像,也是韩国第668号宝物。权应铢于宣祖17年(1584)考上武科,壬辰倭乱时期起义击败日本军队战绩出色被封为宣武功臣。权应铢将军遗像为宣祖所赐,据推测绘制于封功之际。这幅肖像展现了17世纪功臣肖像的基本样式,胸前装饰象征武官的老虎胸背。胸背是指朝鲜王族、文武官常服在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的图案,不同图案代表不同的官阶。常服上面绣有麒麟、白泽、獬豸、孔雀、仙鹤、虎豹等,有装饰效果,同时表示品阶。武官的胸背截至18世纪英祖执政时期为止,一品、二品使用虎豹,三品使用熊罴,19世纪高宗执政时期堂上官、堂下官分别使用双虎、单虎。基于老虎勇猛剽悍的特点,官服胸背上绣虎,表示武官。
Palanquin cover with tiger desig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虎纹轿罩
虎纹轿罩是一种婚礼用品,用来覆盖花轿顶部。举行婚礼,入洞房以后去婆家的时候,新娘坐上华丽装饰的四人轿,轿子周围用白布罩帷,轿顶盖虎皮,当时的人们相信勇猛的老虎能为新娘驱赶杂鬼、厄运。可是日帝殖民时期因过度捕杀老虎,导致老虎濒临灭绝,虎皮难求,而改用虎纹轿罩。
这张虎纹轿罩的正面采用平织方式织成,纬线是红色毛丝,经线是白色棉丝。底面利用一根黑棕色毛丝经线、古铜色棉丝纬线平织编织,另用装饰带完成边框。韩国的毛织品通过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流,实现早期发展,并一直延续到朝鲜时代,主要生产毛织地垫,后来虎皮、红色厚实的毛织地垫通过通信使流入日本。
Tigers and peonies(Collection of Seoul Museum) (1984/1984) 创作者:Park Saeng-kwang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老虎与牡丹
老虎与鸟是民画虎鹊图的传统主题,这是画家朴生光用现代观点诠释传统主题绘制的作品,《老虎与牡丹》。20世纪70年代末,朴生光着力于用丹青、彩条缎、佛画的强烈色彩绘制民画、佛画、巫俗画,引领韩国传统题材以及韩国彩色画走向现代化。他将用原色表现的传统绘画的吉祥图案铺满画面。
这幅画中,左侧有一只老虎前脚交叠回头望向两只鸟。青色牡丹、虎头上黄色和红色的喜鹊也显示出画家超越传统民画范畴,尝试色彩的变化。
右侧有一对老虎母子,头靠头相互依偎。作品中的老虎均摆出民画虎鹊图、乳虎图中老虎的典型姿势。画面下方有装饰画般简化的怪石,
画面左上方和右上方各有云中红日、绿色月牙。日月五峰屛中也有日月同辉的现象,此画中的绿色月牙是宫中装饰画的变形。
样式化的原色图像在整个画面内重叠,画家以独有的红色轮廓线精致划分形态、色面,同时构成富有动感的画面。画面各处的墨点在与原色的对比中给人以统一的节奏感,自然推动老虎的黑纹向周边扩散的视觉效果,老虎的霸气仿佛充斥着整幅画面。这幅画采用民画、佛画、宫中装饰画的技法重新诠释传统虎鹊图,富有华丽色彩和能量,是从传统民画向现代美术转型的典范
For virtual reality experience of the special exhibition "Tigers in East Asian Art" in the 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click here.
OLYMPIC WINTER GAMES PYEONGCHANG 2018 SPECIAL EXHIBITION
TIGERS IN EAST ASIAN ART
KOREA•JAPAN•CHINA
Jan. 26.FRI~Mar. 18.SUN, 2018
Special Exhibition Gallery, 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LENDERS TO THIS ONLINE EXHIBITION
Gyeongju National Museum
Jinju National Museum
Buyeo National Museum
Leeum, Samsung Museum of Art
Seoul Museum
Lee Hun
Co-organized by
Korea 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Japan Tokyo National Museum
China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