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Gan Heritage Centre
新加坡颜氏公会
在中国历史里有许多的颜氏名人,照耀着我们,引领人们和社会国家的。颜氏始祖颜友、中国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古今家训之祖颜之推、翰墨忠烈之士颜真卿、开拓台湾圣王颜思齐等,形成了丰富瑰丽的历史文化,等待我们去发掘。
Gan Clan Singapore的《汉字的演变》Gan Heritage Centre
姓氏涵义与文字演变
五个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碰面了。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自我介绍:
“我叫菲菲,姓Yan,颜色的颜,中国人。”
“我是卿霞,姓Yen,颜色的颜,台湾人。”
“我叫富城,姓Ngan,颜色的颜,香港人。”
“我是德华,姓Ngan,颜色的颜,澳门人。”
“我叫燕芝,姓Gan,颜色的颜,新加坡人。” 大家都同姓“颜”,但是由于区域、方言的影响,“颜”字可以念成“Yan”、“Yen”、“Ngan”、或“Gan”,听起来却是那么不同。中国历代皇帝册封孔子、颜子、曾子、孟子为圣人。自此,孔、颜、曾、孟的后裔都是贵族。当有人问您“贵姓”时,您应当说:“免贵”。因为颜姓的您,是圣人之后,是皇帝册封的贵族,因此,不必再称“贵姓”了。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颜」的最古涵义是“眉之间也”,人脸眉目之间的部位。古人造[颜]字的本义是:女子唇红眉黛的脸庞。不只读音不同,随着中国文字的演变,“颜”的写法也不一样。
颜氏始祖- 颜友
颜友是颜氏的始祖。据史书记载,颜友原姓曹,他的祖先晏安,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封国土于邾,史称邾国。到了周朝初年,晏安的后人曹友被周朝分封为小邾(郳)国。按当时的惯例,他应当另立姓氏,以便有别于曹姓。于是,他就以父亲夷甫的字“伯颜”的颜字为姓。 自此,曹友变成颜友,这就是颜氏得姓的来历。颜友为后代子孙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
至圣孔子母亲-颜征在
孔子的生母,鲁国人,16岁嫁给了叔梁纥。夫妇俩常到尼丘祈祷并顺利得子,因此就以山名为孩子取名为丘,字仲尼。孔子3岁丧父,颜征在带着孔子迁居到能文善武的外祖父颜襄家。孔子在颜家接受启蒙和教育。在孔子17岁时,颜征在便撒手人寰。宋代(公元1008年)追封颜征在为“鲁国夫人”,元代(公元1330年)加封为“启圣王夫人”。被冠以母姓,世人尊称为颜母或圣母的颜征在在传统家训下,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她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伟大的人格修养,为颜氏整个家族的人生智慧,带来了永恒的光彩。
屋瓦来源:颜母祠
颜母祠,位于颜母山前颜母庄内,为纪念孔子母亲颜征在而建。祠3间,灰瓦硬山顶;有围墙,大门1间,灰瓦硬山顶。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颜家在孔子成为圣人的过程中所扮演的启蒙和教育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后人尊称颜征在为圣母实不为过。颜征在于孔子17岁时逝世,颜襄时约58岁,继续教导孔子。能文善武,博古通今的孔子外祖父颜襄,扮演老师的角色,在一旁孜孜不倦的扶导孔子。有幸到颜母祠一览,我们仿佛听见孔子书声朗朗的情景。
古今家训之祖-颜之推
颜之推(公元531–590年),字介,琅玡临沂人,为颜子三十五代孙。他的文才出众,19岁就开始仕途生涯。颜之推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一生著作丰富。《颜氏家训》是他的代表作,堪称中国家训之宝典;问世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百科全书式的家教书。《颜氏家训》共七卷二十篇,是颜之推一生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其用意在于加强家族的内部联系,发展家族的文化。
翰墨忠烈之士-颜真卿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山东琅玡郡临沂县人。出生书法世家,颜真卿的书法集各家优点,既有魏、晋、隋、唐以来的风流,又不为古法所限,突破初唐墨守成规的风气,开创出新的书体-颜体。颜真卿的一生处在唐朝由盛转衰之际。曾任县尉、殿中侍御史、尚书、刺史、太守等职。颜真卿当官,敢怒敢言,因而多次遭到打击和排挤而被贬官。颜真卿的书墨造诣、学识、人品各方面,都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他在五十岁安史之乱时,写下深具代表性的行书《祭侄文稿》。书体浩然正气,形诸翰墨,更具有洒脱气象,后人评为“天下行书第二” 。(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一)
Gan Clan Singapore的《JI ZHI WEN GAO BY Yan Zhenqing》Gan Heritage Centre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行书纸本,纵20.8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真迹文稿目前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以上展示仅属复制本。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开拓台湾圣王-颜思齐
颜思齐(公元1589–1625),明朝人,字振泉,福建海澄县青礁村(今龙海县)人。颜思齐青少年时喜欢打抱不平,性情豪爽讲义气,精通武艺。他因不堪受辱,愤而杀人。他害怕遭地方政府逮捕,决定出洋流亡,辗转到日本,结交当地的豪迈义士,仗义疏财。1624年,因不满日本德川幕府,便和日本人及29个结拜兄弟一起密谋推翻德川幕府。但事机泄漏了,仓惶逃离日本,抵达台湾北港。上岸后,设置「十寨」。安抚原住民,教原住民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此时,漳州和泉州人民也纷纷移居台湾,聚落在主寨,全为颜姓,因此称为「颜厝寮」。颜思齐是大规模有组织地移民台湾、开发台湾的第一人,台湾人民尊称其为“开台圣王”。管理台湾期间,大批福建人民纷纷移居台湾。
颜氏精神支柱-颜子
颜子(公元前521–公元前481),名回,字子渊,春秋末年鲁国人。他是孔子的最得意门生,以德行著称, 被列为孔子四科十哲之德行科首位。孔子去世后,儒分八派,“颜氏之儒”自成一派。古往今来,人们从颜子的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如:他贫而乐学;箪食瓢饮的陋巷精神;崇德明德; 三月不违仁,克己复礼;他实践“四勿”严于律己的准绳;“人不善我,我亦善人”的宽仁大度;“愿无伐善,无施劳”的德行;还有他那尊师重道、和睦亲人的道德等,深深地根植在人心。颜子一生追随孔子,不弃不离。他跟随孔子奔走列国长达14年。回到鲁国后,颜子做了两件事:一是设坛讲学;二是帮助孔子整理《诗》、《书》、《易》、《礼》等典籍。
复圣颜子
颜子(公元前521–公元前481),名回,字子渊,春秋末年鲁国人。他是孔子的最得意门生,以德行著称, 被列为孔子四科十哲之德行科首位。孔子去世后,儒分八派,“颜氏之儒”自成一派。 自汉代时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三国魏正始元年祭孔时独以他为配享,唐玄宗开元八年被封为“亚圣”,明世宗嘉靖九年封为“复圣”。山东曲阜筑有复圣庙。
卫国- 匡城遇险
孔子居卫将一年,因太子密谋动乱,颜回随孔子离开卫国。途经匡地时,孔子被误以为是曾经侵略匡人的阳虎,匡人把孔子师徒围困起来。冰天雪地里,孔子一行人断水绝粮。颜回凭着诚实的言辞说动匡人放他出去找人证明眼前的误会。在绝粮第五天时,颜回请来宁武子,误会始消。
郑、陈、蔡、晋、卫、楚国 - 戎山言志
离开陈国登戎山,孔子让弟子谈志向。孔子从子路的谈论,称他为勇士。孔子从子贡的谈论,评他为辩士。颜回的志向是辅佐明君,教导人民,百姓没有离散之苦,国家没有战乱。孔子称赞颜回有远大的志向。
陈蔡 - 仁人志士
陈蔡绝粮期间,子贡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粮食。当饭做好时,子贡见颜回先吃一口,因而怀疑颜回的人品。当颜回把饭端到孔子面前,孔子说要先祭祀。颜回说有灰掉进锅里,饭不能用作祭祀。他见饭扔了可惜, 所以就吃了。经此事后,孔子和弟子们更加信赖颜回的为人。
鲁国 - 安贫乐道
公元前484年,鲁国季康子派人请孔子回鲁国。孔子与颜回返回鲁国,结束了周游列国的生涯。回到鲁国后,颜回做了两件事,一是设坛讲学,收徒施教;二是帮助孔子整理《诗》、《书》《礼》、《乐》等典籍,形成颜氏之儒。
披荆斩棘 勇往直前
最早的颜氏家族居住鲁国(山东曲阜),为了生存与发展,涉水翻山,离乡背井觅地别居。由东汉到北宋末年一千年间,颜氏族人,辗转迁徙五次:
第一次大迁徙—东移琅玡
东汉灵帝时期(公元156-189),颜氏族人第一次大迁徙,东渡琅玡。二十四代孙颜盛居迁徙到琅玡临沂。
第二次大迁徙—南渡建邺
晋惠帝(公元259–307)的时候,政治腐败,动荡不安相继发生八王之乱。颜含率颜氏家族南渡建邺。
第三次大迁徙—西迁长安
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颜子三十五代孙颜之推,应武帝征召,举家迁徙,定居京城长安(今西安市)。
第四次大迁徙—回归东鲁
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79),朝廷纷争,动荡不安。后周太祖广顺年间(公元952年),颜子四十三代孙颜曼率领颜氏近支族人,离开长安,辗转东移,有的返回建康及琅玡临沂。
第五次大迁徙—扈跸南徙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宋高宗赵构南渡长江。颜子五十代孙宗子颜硗奉召伴驾,再次南徙武林(浙江杭州),遍及江南诸省。其中以桃源颜氏规模最大。建炎五年(公元1131年)择地在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居住。
曲阜 颜氏家族、儒家文化发源地
曲阜,古称鲁县,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国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也是颜子、左丘明、鲁班等名人的故乡,黄帝诞生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对中国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等儒家文化圈具有深远影响,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人口分布集中地
山东,经江苏、江西连接到福建一带。宋、元、明期间,福建、山东、浙江,这三省颜氏大约占颜氏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在江苏、湖南、江西、广东,这四省颜氏人口占32%。福建一跃成为颜姓第一大省,约占颜姓总人口的27%。据统计,现今全世界颜氏人口大约有600多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为3万和30万。中国颜氏的人口接近400多万。湖南、广西、湖北三省,大约占颜氏总人口的33%。山东、福建、四川、江苏、广东、浙江、江西,台湾, 这八省的颜氏占了48%。湖南的颜氏占总人口12%,为颜氏第一大省。
GALLERY DEVELOPMENT
Centre Director and Curator 馆长兼策展人
Gan Ee Bee 颜旖鋂
Researcher 研究员
Chin Vei Nyuk 陈伟玉博士
Copywriter 撰写员
Chew Mei Lin 赵美莲
Lim Huat Kiaw 林月娇
Ng Sin Yue 吴倩如
Designer 设计师
Genevieve Chia 谢美玉
Tang Kongdan 汤孔丹
SUPPORTING TEAM
Academic Advisory Board 教育顾问
Prof Yen Ching-Hwang 颜清湟教授
Prof Wong Sin Kiong 黄贤强教授
Advisor 顾问
Gan Eng Guan 颜荣源
Gan Siok Tjie 颜淑姿
Gan Seow Peng 颜少平
Donor 捐款人
Gan Cheong Or 颜章湖
Dr Gan See Khem 颜诗琴博士
The Family of Gan Kiong Pang 颜拱枫家属
Supported by 项目支持
National Heritage Board新加坡国家文物局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新加坡文物档案馆
Cred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