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光鬂影 似水流年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民国旗袍藏品掠影

边饰的演变2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钗光鬂影 似水流年

民国时期的旗袍作为中国女性的代表服装,无分贵贱,老幼咸宜,既是礼服也是常服,不仅流行地域广,而且影响时间长。它既保持了民族性,又符合时代要求,是基于传统的创新经典,并且成为全球公认的经典款式,无愧为我国当代现代流行女装的开端。

今天重新聚焦民国旗袍,不仅限于欣赏它所承载的服饰美学和文化价值,同时更能体悟古老的东方造物观念与手工造诣,具有审美与实用的双重意义。这里选取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的民国时期旗袍精品,涵盖了民国旗袍早期、中期、晚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结构,既有精致华丽的礼服旗袍,也有简朴实用的日常旗袍,希望借此展现出民国时期旗袍全面而真实的样貌。

旗袍立领细节2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身穿高领旗袍的民国女郎-照片选自《安特生的远东相册》,由[瑞典]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拍摄,瑞典东亚博物馆藏.

暖银色葫芦万寿纹提花缎长袖旗袍 正面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本件藏品风格大气端庄,尺寸宽敞适中,右衽“厂”字形全开大襟,常规直筒长袖,圆角立领,领高5厘米,从大身侧缝轮廓看不出明显的胸围、腰节与臀围,衣身围度最小的位置在腋下,旧称“裉”的位置,下摆微阔但不夸张,呈收敛的“A”字形,综合领型与袖形等特征进行分析,判断这件旗袍的年代应在1920年代前期。这件旗袍虽然款式简洁,但制作工艺规范考究,淡雅的主色搭配宝石蓝色极幼细的绲边和一字直扣。

暖银色葫芦万寿纹提花缎长袖旗袍

传统制作工具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旗袍作为众所周知的标志性中国女装,出现至今已经将近百年。当代旗袍更多地出现在时装秀场与影视作品中,但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它曾经是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不同年龄女性普遍穿着的日常服装。那时的裁缝师傅虔诚地遵循着传统的中国手艺,同时接纳西方观念,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创作出东方传统与时代精神完美融合的经典款式——旗袍。

深蓝色提花斜纹丝毛双襟长袖夹旗袍 深蓝色提花斜纹丝毛双襟长袖夹旗袍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本件藏品选用深蓝色提花斜纹面料,在面料与里料之间夹了一层保暖用的绒料,此种工艺一般称为“托绒”,绒布虽厚,但贴附在里料上,从外表看不出一般棉衣的厚重感。这件旗袍是比较少见的双衽大襟,也称双襟,其中左衽部分不能打开只做装饰之用,右衽半开大襟以暗藏的揿钮闭合。整件旗袍朴素低调,除三粒包扣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因少见的对称大襟款式尤其显得端庄得体。

刺绣细节3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绣花花样 绕线板 丝线

红灰色织小方格毛麻长袖旗袍 红灰色织小方格毛麻长袖旗袍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本件藏品实用朴素,大身轮廓简洁,略有收腰,右衽“厂”形全开大襟,常规直筒长袖,圆角立领,领高4厘米。使用面料纹样为红灰两色互相垂直的条纹,交织显示为小方格,两袖接缝间距71厘米,再加两侧幅边,织物织造宽度应在73厘米左右。整件旗袍虽然朴实无华,但各部位做工规矩整齐,判断为1930年代春秋季节中等经济条件的中年女性穿着。

旗袍选料1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民国时期旗袍选材中西合璧,既有传统的中国丝绸,也有各种新颖的进口面料,表现出开放包容的特征,与当时的国际时尚接轨。

旗袍立领细节1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旗袍的款式特征——立领,一方面衬托东方女性俏丽的面容,同时表现穿着者端庄的仪态。随着时尚潮流的演进,旗袍立领的形状和高度也随之悄悄变化。

精美的花型手工盘扣

旗袍选料3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花形丝绒面料局部图

黑地桔花烂花丝绒长袖旗袍 黑地桔花烂花丝绒长袖旗袍 (民国)原始来源:http://www.biftmuseum.com/collection/info?sid=14643&colCatSid=2#atHere

本件旗袍在结构上采用连肩平面裁剪方式,装饰单色窄条绲边,盘扣简洁,右侧半开襟,多用暗扣,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已经有明显的工艺简化趋势。这款旗袍款式端庄沉稳,不加任何多余的装饰,更加适合中年女性,烂花丝绒面料颜色深邃,光泽幽微,滑软垂坠,即使是相对宽松的尺寸,在穿着时贴服人体曲线,也能很好地突显穿着者的身材。

旗袍绲边细节1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旗袍的绲边形式多样,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能提高袖口、门襟以及下摆边缘的耐磨程度。柔软的丝绸面料很容易变形,绲边有效地防止面料边缘拉伸,在精湛的制作工艺背后是卓越的功能性。

旗袍绲边细节2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旗袍的绲边工艺为点睛之笔

烟色提花顺纡绉缎边长袖棉旗袍 烟色提花顺纡绉缎边长袖棉旗袍原始来源:http://www.biftmuseum.com/

本件藏品为长袖棉旗袍,穿着痕迹明显,应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方地区的普通日常款式。旗袍面料选用真丝提花顺纡绉,手感软糯,朴素稳重的烟色之中内有小小的同色暗花,外有2.2厘米宽的亮色缎面滚边与提花相呼应,里料为撞色的素绉绸,用料考究但丝毫也不张扬。按照两袖的接缝判断提花顺纡绉面料幅宽为70厘米,由于份量很轻,推测内部的填充料为蚕丝棉。整件旗袍的外形线条流畅略有修身,保证御寒需要的同时兼顾合体。

刺绣细节2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身穿刺绣旗袍的民国新娘

刺绣细节1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以刺绣装饰的旗袍通常是隆重的礼服,东方刺绣与旗袍的审美格调相得益彰。

打籽绣局部

黑底金花织锦缎半开襟长袖棉旗袍 黑底金花织锦缎半开襟长袖棉旗袍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本件藏品为真丝面料的夹棉长袖秋冬季节长袖旗袍,表布是致密厚实的黑地金花织锦缎,内絮薄丝绵,但丝毫没有臃肿之感。旗袍保持连肩平袖的传统中式肩袖结构,但收腰明显,右衽大襟以下为拉链半开襟形式,符合1940年代的款式工艺特征。这件旗袍绲0.8厘米宽的黑色缎边嵌极其幼细的牙条,工艺考究,盘扣亦配合大身图案制成花朵形式,精巧细致,显示出当时富贵人家的穿着品味。

旗袍盘扣细节2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双色盘扣局部图

旗袍盘扣细节3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盘扣制作过程

卡其色提花横罗双绲边葫芦花扣短袖旗袍 卡其色提花横罗双绲边葫芦花扣短袖旗袍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本件藏品雅致端庄,轮廓修长,依据领围33厘米,袖口12.5厘米判断旗袍主人身材纤瘦,但旗袍腰身并不紧窄,充分体现了适度合身的裁剪理念。右衽“厂”字形开全大襟,短袖,圆角高立领,领高于后领中量为7厘米,审美品位与面料做工都算得上1930年代改良旗袍当中的佳作。

民国时期老照片1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民国时期的旗袍沿用中国传统的右衽大襟款式,衣身修长合体但并不刻意表现人体的曲线,十分契合女东方女性温柔含蓄的特质。

黑色暗花绸宽边中袖旗袍 黑色暗花绸宽边中袖旗袍原始来源:http://www.biftmuseum.com/

本件藏品的面料选用真丝暗花绸,厚软垂坠,手感丰满柔韧,哑光的黑底之上大朵暗花隐隐泛着丝光,低调优雅,材质极佳,按照两袖的接缝判断面料幅宽约为70厘米以上。搭配上深瓦灰色的稀地绉绸里料,黑色缎面宽绲边,整体用色浑然一体,深邃但绝不沉闷。本件旗袍的绲边独具特色,用相同颜色相同面料制作了两道宽窄一致的绲边,看似多此一举,实则强调了旗袍的曲线,为整体的黑色提亮很多,加之裁剪合体,工艺精湛,尽显雍容大气。

深咖色提花绸中袖旗袍 深咖色提花绸中袖旗袍 (民国)原始来源:http://www.biftmuseum.com/

本件藏品面料选用真丝提花绸,按照两袖的接缝判断面料幅宽为70厘米。里料为同色系平纹绸,手感软糯,朴素稳重的深咖色之中有水波图案与小小的提花,使原本普通的面料具有了韵律的动感。这款旗袍的选料,配色,绲边和盘扣都设计制作得中规中矩,外形线条流畅而略有修身,通袖长87厘米,身长135厘米约至脚踝,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旗袍作为中国女性日常服装时期的典型款式,在很多民国照片中都能看到相似的花色款型。

杏粉色定位印花真丝无袖单旗袍 杏粉色定位印花真丝无袖单旗袍 (民国)原始来源:http://www.biftmuseum.com/collection/info?sid=14629&colCatSid=2#atHere

本件藏品为民国后期年轻女性穿着的旗袍,一扫沉闷旧习,单层无里,长度过膝,轻盈灵巧,设计新颖。这件旗袍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十字形平面裁剪,破肩分为前后衣片,适当的肩斜使旗袍更加合体,而且照顾到了面料的使用。本件旗袍装饰简洁,既无绲边也无明显的盘扣,右衽大襟只开至臀围线附近,整体简洁活泼,富有朝气,充满着时尚气息。本件藏品为北京市民陈先生捐赠,特此致谢。

《良友》杂志图片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随着中国电影的兴起和近代报刊的发展,旗袍发展成为世人眼中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乃至全中国一道最靓丽的风景。-图片选自《良友》1934年12月第99期封面,著名影星阮玲玉女士。

驼灰色印花绸连肩短袖旗袍 驼灰色印花绸连肩短袖旗袍 (民国)原始来源:http://www.biftmuseum.com/collection/info?sid=14628&colCatSid=2#atHere

本件藏品为民国后期年轻女性穿着的旗袍,虽然结构上仍然采用传统的连肩平面裁剪方式,而且装饰了单色宽条绲边,整体端庄大气,但是毫无陈旧过时之感。本件旗袍风格简洁,只设计了最少数量的一字直盘扣,右衽大襟开至臀围线附近,多用暗扣。单色的宽条绲边从裙摆开衩一直向上延伸,与袖笼相接,装饰完整统一,在视觉上将身材拉长并突出曲线,富于设计感,充满着时尚气息。本件藏品为北京市民陈先生捐赠,特此致谢。

蛋青色软缎刺绣短袖旗袍 正面原始来源:http://www.biftmuseum.com/

烂花丝绒旗袍领口局部

红地金花烂花丝绒短袖旗袍 民国

边饰的演变1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昂贵的手工刺绣逐渐演变成为简便实用的花边,精致的旗袍由贵族专属趋向普通民众,引导了新的潮流。

铁锈红色印花丝绵拉链半开短袖单旗袍 铁锈红色印花丝绵拉链半开短袖单旗袍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本件藏品选用机织印花丝绵面料,简洁清爽,适合日常穿用。这件旗袍为西化以后的立体结构,破肩上袖,腰臀曲线玲珑,下摆收窄,俗称“花瓶脚”。旗袍的装饰风格简约,全身无绲边装饰,使用暗藏的揿钮和拉链闭合大襟,后身有腰省,立领的上法也呈现简化以后的工艺特征。本件旗袍为北京市民严女士捐赠,原为严女士的母亲在1949年前后穿着。

紫色机绣镂空真丝短袖单旗袍 正面原始来源:http://www.biftmuseum.com/

本件藏品的面料为机绣真丝面料,细小的花朵枝叶和镂空效果使面料显得轻盈活泼,虽然全身绣花但造价并不高。

这件旗袍单层无里,穿着更显轻盈垂坠,符合上世纪30年代单层旗袍配穿衬裙的风尚。

肉粉色提花绸镶蕾丝短袖夹旗袍 肉粉色提花绸镶蕾丝短袖夹旗袍 (民国)原始来源:http://www.biftmuseum.com/

本件旗袍的面料选用时新的暖粉色提花绸,配上约9厘米宽的黑色蕾丝花边,对比强烈、装饰感强,衣服和边饰的整体比例关系恰到好处。由于蕾丝花边是直的,制作曲线部分时要随着弯曲走势细心捏出褶皱,服帖平顺地装饰在下摆、领口、袖口边缘处。右侧明显的黑色绲边和直袢盘扣,起到了连接上下装饰的桥梁作用。粉色与黑色大胆的配色,神秘而有女人味。

象牙白软缎绣蝴蝶短袖旗袍 象牙白软缎绣蝴蝶短袖旗袍 (民国)原始来源:http://www.biftmuseum.com/

本件藏品的面料为柔和的象牙白色软缎,全身刺绣大小翻飞的各式彩蝶,优雅妩媚。裁剪方面,肩部有适当的肩斜,以胸省塑造丰满的胸型,腰围69厘米,臀围94厘米,夸张地表现蜂腰肥臀的曲线特征。在服装结构上,这件旗袍已经脱离了传统中式服装的平面结构,表现出上世纪40年代以后西方裁剪理念给旗袍款式带来的变化。

民国时期老照片2 (民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照片中的女子多穿无袖旗袍,烫过的卷发在前额高高梳起,金丝眼镜、坤表、小耳环是当时的时髦配饰。款式虽然差异不大,但细节富有变化,每人喜好的面料也不同,有素色棉布、烂花丝绒、提花缎、印花绸等。

故事鸣谢名单: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所有参展内容的来源:
展出的故事有时可能由独立的第三方创作,并不完全代表以下提供这些内容的机构的观点。
浏览更多内容
首页
探索
玩一玩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