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幅最美中國畫(四)

宋元绘画:宮廷繪畫的精妙和文人繪畫的博興

宋代是中國古代繪畫高度繁榮的時期,繪畫的各種技法類型和題材都趨於成熟完備。按照現代中國畫分類方式劃分的山水、人物、花鳥三大主要畫科,在宋代時都已發展為獨立畫科並達到極高的水準。山水畫上承五代,繼荊浩、董源等風格開創者之後,北宋時期又湧現出李成、范寬、郭熙等個人風格鮮明的標誌性大師。山水畫風至南宋為之一變,從氣魄雄偉的全景式構圖逐漸轉變為清新秀麗的邊角式取景。花鳥畫亦空前發展,按宮廷裝飾需求及貴族皇室欣賞旨趣所創作的院體花鳥極盡富麗精微,與之面貌迥異的野逸風格水墨花鳥體系也初步形成。道釋人物畫到了宋代已經不復盛唐時代的宏偉氣魄,逐漸顯出衰落跡象,而嬰戲、節慶等表現世俗生活的題材則應逐漸興起的市民階層需求蓬勃發展,具有政治規諫、諷喻作用的歷史人物畫的水準也難以為後世所超越。無論何種題材和風格,宋代繪畫皆具有嚴謹、寫實的特徵,反映出宋人“格物治理”的認知觀念和時代精神。



職業畫家和文人畫家之間的分野在宋代初露端倪,文人畫初步建立了體現文人階層形象與趣味的體系標準。到了元代,經過長期的積累醞釀,且由於異族統治所形成的政治上的排擠和思想上的相對自由,以南宋遺民、在野文人為主要創作群體的文人畫大力發展,後來居上成為元代繪畫最重要的成就,水準之高,即便是發展極盛成為畫壇主流的明清文人畫也難以超越。

范寬





中國早期繪畫大師傳世作品,其年代與真實作者大多存疑,但《溪山行旅圖》是公認的範寬真跡,除了作品本身所呈現出的宋初繪畫獨有的撼人氣魄,最具說服力的“鐵證”便是範寬的落款,然而這兩個字的簽名隱藏得著實巧妙——畫面右下角,商隊身後的樹叢中貌似一簇散落的樹葉,仔細觀看才依稀可辨認出“範寬”二字。

溪山行旅圖, 範寬, 1031,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溪山行旅圖 范寬

溪山行旅圖, 範寬, 1031,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溪山行旅圖, 範寬, 1031,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早春圖, 郭熙, 1072,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早春圖 郭熙

早春圖, 郭熙, 1072,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三遠法



山水畫發展至北宋進入全盛時期,在神宗朝中擔任宮廷畫師的郭熙是這一時期山水畫技法和理論上的卓越代表。由他概括並提出的“三遠法”,即高遠、深遠、平遠的特殊透視方法,極大地影響了後世的山水畫創作。

李公麟技法全面,人物、鞍馬、花鳥、山水,無一不精,尤其是鞍馬畫的水準甚至可與該畫種最頂峰時期的唐代相媲美。



《五馬圖》是李公麟鞍馬畫代表作,該卷共分五段,每段畫一匹西域進貢的名馬,並由一名奚官或圉人(專職養馬的人)牽引。李公麟僅用最樸素的單線白描,便將人物、馬匹塑造得神完氣足、個性鮮明,尤其是馬匹,雖不是賓士騰踏的動態,仍令人感受到駿馬勃發的生命活力。





《五馬圖》每段上還有同時代著名詩人、文學家黃庭堅的題跋,記錄了馬名、來源、身長等信息,和李公麟精彩絕倫的畫跡,共同體現了宋人格物治理的精神。

五馬圖, 李公麟, 1106,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五馬圖(右段) 李公麟

五馬圖, 李公麟, 1106,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五馬圖(左段) 李公麟

兩宋時期,中國古代花鳥畫空前發展並取得重大成就。北宋前期,宮廷畫家黃居寀繼承了其父黃筌的花鳥畫風格,使細膩豔麗的富貴風格成為評判當時宮廷花鳥畫優劣的準繩,直到崔白等人的出現,才打破了它一直以來的主導地位。崔白與黃筌一樣注重寫生、造型準確,但在畫面中多了幾分生趣,正是這種對禽鳥神態的關注,表明了花鳥畫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雙喜圖》軸, 崔白, Song Dynasty,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雙喜圖 崔白

《雙喜圖》軸, 崔白, Song Dynasty,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雙喜圖》軸, 崔白, Song Dynasty,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嬰戲圖是一種盛行於兩宋,描繪兒童生活題材的風俗畫。此畫傳為宣和畫院侍詔蘇漢臣所作,他以擅畫釋道人物,特別是嬰兒的狀貌神情著稱。畫面描繪了在秋天的庭院裏,一對姐弟趴在圓凳上專心致誌地玩著推棗磨的遊戲。画面情節雖然簡單,但是細節卻刻畫得豐富逼真。兩個小朋友身著花紋精致的褲子和小褂,男童梳髫女童梳髻是當時流行的兒童發式。

秋庭戲嬰圖, 蘇漢臣, 1172,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秋庭戲嬰圖, 蘇漢臣, 1172,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秋庭戲嬰圖 蘇漢臣

秋庭戲嬰圖, 蘇漢臣, 1172,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背景庭院中聳立一筍狀奇石,環繞其盛開的芙蓉、菊花、梅花和山茶,都是秋天的時令花卉。在另一只黑漆圓凳上放置著馬轉輪、八寶紋紙格、玳瑁盤、小陀螺、紅色佛塔與雙碗缽等精致的玩具,地面上還散落著一對小鐃鈸。此畫既真實生動地反映了宋代的民風民俗,也具有宣揚謙讓之風的教化功能。

潑墨仙人图, 梁楷, 1279,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潑墨仙人圖 梁楷

潑墨仙人图, 梁楷, 1279,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此作以酣暢淋漓、濃淡分明的筆墨刻畫了一位仙人酒醉後步履蹣跚、憨態可掬的模樣。畫家本人似乎也是乘著酒興信筆揮毫,寥寥幾筆便將仙人的古怪形貌和滑稽神情勾勒得活靈活現。

羅漢又稱阿羅漢,是依梵文音譯而成。羅漢題材出現在繪畫中始於唐代,兩宋時達到鼎盛。畫中羅漢高鼻深目,著右袒式袈裟,足蹬芒鞋,相貌打扮似印度僧人。他雙手交疊搭在身前樹枝上,眉頭緊蹙,雙目凝神,似已入定。

羅漢圖, 劉松年, 1207,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羅漢圖, 劉松年, 1207,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羅漢圖 劉松年

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 1351,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 1351,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 1351,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 1351,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本幅圖其實只是“元四家”之一的黃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圖》長卷的一部分。《富春山居圖》誕生以後,歷代藏家都視為致寶。流傳至清代時,收藏家吳洪裕對它更是愛之情切,彌留之際,甚至要將這幅畫燒掉以帶入陰間。據說焚燒此圖時,吳家後人實在不舍,從火堆中將其搶救出來,但畫還是被損毀了,斷為一長一短兩段。較短的起首一段,現名為《剩山圖》卷,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本幅是較長的後段,又名《無用師卷》。本作品是黃公望七十九歲時,為他的友人道士鄭樗所繪,畫的是浙江省富春江一帶的景色。據說,黃公望學畫很晚,但他非常有悟性,而且熱愛寫生,喜歡攜帶筆墨,到大自然中對景取材。本幅長卷,浩浩蕩蕩六米有餘,畫百里富春江景,應當也是黃公望平日觀察自然,勤於積累的結果。

王蒙



元末時曾任小官,後辭官隱居了很長一段時間,明初時又當過一段時間的知州,後因政治案被人牽連死於獄中。王蒙的外祖父是趙孟頫,王蒙之所以學畫,估計是深受趙氏一門的影響,但王蒙的面貌,與趙氏相去甚遠,有其鮮明的個人特點。王蒙的作品構圖十分飽滿,山巒、山嶺常常頂天立地,而且佈局十分複雜,山疊山,水複水,層層疊疊向後鋪陳。他還擅長用解鎖皴和渴墨苔點,密密麻麻的,讓人感覺山中植被豐茂,有一種蒼茫之感。

青卞隱居圖 (Yuan Dynasty 1366) 創作者:王蒙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青卞隱居圖 王蒙

王蒙的一生一隻處於“出”和“處”的糾結與矛盾中,所以他的山水畫有著濃重的隱逸情節。本幅所繪的卞山,本是王蒙家鄉浙江吳興的一座普通的山,但在王蒙筆下,卻成為了一種隱逸的精神歸宿的象徵。王蒙還篤信道教,也有不少學者從道教“無為”等精神和理論層面來解釋王蒙的繪畫。

倪瓚



是“元四家”中最具性格特點的一位。據說,倪瓚性格孤僻狷狂,還有潔癖。他家本是大地主,因祖上善於積累而富有資財,但倪瓚卻無心經營,終日與和尚道士為伍,或者訪友論畫,元末社會動亂時,他甚至變賣了所有財產,遣散了所有僕人,四處遊歷,最後竟不知死於何處。倪瓚的繪畫,是他強烈主觀意興的抒發,他反對刻意求工,求似,主張“逸筆草草”,“聊以自娛”。他的繪畫總給人一種蕭肅、空遠的感覺,非常的簡單而平和,好似他內心對極致淨潔的追求。

漁莊秋霽圖, 倪瓚, 1374,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China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漁莊秋霽圖 倪瓚

故事協力單位/參與人員

展览解说—















陈婧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博士研究生,专业为中国古代书画研究。曾著有《姑苏繁华图》等,参与写作和编撰《中国艺术5000年》、《最美的中国古典绘画》、《中国美术史研究年度报告》等。

所有媒體協力單位/參與人員
在某些情況下,精選故事可能是由獨立的第三方製作,並不代表下列展覽機構的意見與觀點。
探索更多內容
相關主題
Wonders of China
A showcase of China's finest cultural treasures.
查看主題
首頁
探索
玩遊戲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