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角鱼灯舞

鱼灯舞表演剧照深圳博物馆

沙头角鱼灯舞起源于明末清初,是沙头角沙栏吓村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沙头角、盐田及香港新界的担水坑、岗下新村等地。

鱼灯舞是沙栏吓人的祖先根据海上捕捞生活以及对鱼的认识而创造产生的。经过三百多年历史沿袭,流传至今,成为逢年过节、拜神祭祖、喜庆丰收的必备节目。

鱼灯舞表演剧照深圳博物馆

鱼灯舞专门在晚上进行,舞蹈场地不用加挂其他灯光。

沙栏吓村鱼灯舞表演深圳博物馆

观众利用鱼灯里透出的烛光,就可以看清鱼灯的舞姿舞态,使人如历朦朦胧胧的“海底”,观赏各种鱼类欢乐戏水,显得格外生动逼真。

鱼灯制作模型深圳博物馆

鱼灯舞的道具制作精巧。根据各种鱼类的体型特征和长短大小的正常比例,先用竹蔑扎成鱼的形架,糊上纱纸。

石斑鱼灯深圳博物馆

然后根据各种鱼类的颜色,用元粉、牛皮胶和上颜料画鱼,再涂上桐油,既显得鱼的色泽光鲜又可防雨、防潮、防脱色。

还要在鱼腹之下装一条20厘米长小棍,表演者以此举鱼灯起舞。

钉公鱼灯深圳博物馆

大多数鱼灯的模样都是些近海浅水鱼类,也有鱼灯模样是淡水鱼。

红鲤鱼鱼灯深圳博物馆

有美丽的红鲤。

沙鸡(鲑鯆鱼)鱼灯深圳博物馆

机灵的杀鸡鱼。

黄鳢角鱼灯深圳博物馆

蛮横霸道的黄鳢角。

鱼灯舞表演前拜的“吴氏宗祠”深圳博物馆

新造鱼灯使用之前,须到“吴氏宗祖祠堂”里“开光”。

鱼灯舞表演前祭拜“天后宫”深圳博物馆

每逢正月十五,就要到天后宫前献演。

吹打乐 (民国前)深圳博物馆

鱼灯舞表演伴奏用的吹打乐,包括嘚鼓、响螺角、铜锣、铜钹、小锣、咚鼓。

其中的鼓最特别,是长身小鼓,为鱼灯舞表演用的主要打击乐之一。牛皮鼓面呈头盔状,40厘米高,直径只有20多厘米。

金鼓鱼灯深圳博物馆

沙头角鱼灯舞是不同于中国其他鱼灯舞的一种颇具岭南特色的广场舞蹈艺术,起源久远,对研究岭南文化、海洋文化,以及审美学、民俗学、信仰崇拜等都有较高的价值。

所有参展内容的来源:
展出的故事有时可能由独立的第三方创作,并不完全代表以下提供这些内容的机构的观点。
浏览更多内容
首页
探索
玩一玩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