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歌后梅艷芳

梅艷芳(1963–2003)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樂壇的天后級歌手。香港文化博物館將通過十餘張罕見的圖像檔案向大家介紹和展示梅艷芳從業生涯中的一些重要時刻。

梅艷芳四歲已開始演唱生涯,曾在平民化的娛樂場地如荔園遊樂場、酒廊、歌廳等地方演出。1982年,梅艷芳參加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憑着豐富的舞台經驗及圓潤沉厚的聲線,成功脫穎而出,獲得冠軍,正式加入樂壇。

梅艷芳歷年來獲獎無數,除了香港之外,在中國、亞洲各地,以至世界華人地區,都有廣泛樂迷。

西式紅金裙褂 (2003) 創作者:劉培基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造型百變的歌手

梅艷芳極注重台風及形象設計,每次都為歌迷帶來與別不同的視聽享受。

梅艷芳與劉培基合照 (1998)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她曾特別言謝當代香港時裝設計大師劉培基把她由醜小鴨變成百變女歌手。

劉氏與梅艷芳可謂最佳拍檔,從音樂錄像、專輯封套,到演唱會及頒獎禮,劉培基都會為梅艷芳度身訂造服飾及提供整體形象指導,為當時的香港流行樂壇帶來莫大衝擊。

梅艷芳於1998年榮獲香港電台第21屆十大中文金曲最高榮譽的金針獎,當時她只有35歲,是最年輕的歌手獲得此殊榮。劉培基為她設計這套紫紅色燕尾服裝,內襯粉紅色入膊背心,配以黑色半身長裙及褲。

西式紅金裙褂 (2003) 創作者:劉培基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最後演出的謝幕嫁衣

2003年,身體抱恙的梅艷芳仍堅持舉辦《梅艷芳經典金曲演唱會2003》,憑堅毅意志唱出一首首悅耳動聽的金曲,贏得全場一片喝采聲。梅艷芳曾明言遺憾未能披上嫁衣,故劉培基特別為她設計了兩套服飾,圓了她嫁給舞台的心願。

西式紅金裙褂 (2003) 創作者:劉培基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這套格調高雅、份量十足的西式紅金裙褂為演唱會的開場服飾。

 整套裙褂以紅金雙色作主調,配眼罩、紅寶項鍊和金色長靴。

西式紅金裙褂 (2003) 創作者:劉培基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裙褂上有大量金線彩石及刺繡,手工精緻。

西式紅金裙褂 (2003) 創作者:劉培基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設計採用了束腹、裙撑及蝴蝶結。

米白色婚紗套裝 (2003) 創作者:劉培基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米白色婚紗套裝壓軸謝幕。這套服裝成為梅艷芳在舞台上最後一次演出的謝幕嫁衣。

米白色婚紗套裝 (2003) 創作者:劉培基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米白色婚紗套裝正面照。

配上頭纱,感覺高貴優雅。

米白色婚紗套裝 (2003) 創作者:劉培基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米白色婚紗套裝背面照 ─ 裙尾拖着20米長的輕紗。

《胭脂扣》電影劇照 (1988)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馳名亞洲的演員

梅艷芳亦涉足影壇,出道後至千鿋年間曾拍攝多部電影。1987年至1988年間,憑電影《胭脂扣》先後奪得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及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演技備受肯定。

《胭脂扣》電影劇照 (1988)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電影《胭脂扣》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

《胭脂扣》電影劇照 (1988)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講述名妓如花(梅艷芳飾演)與富家公子十二少(張國榮飾演)的愛情故事。

如花一身男生裝扮,唱着《客途秋恨》……

…… 與十二少初次邂逅。

《胭脂扣》電影劇照 (1988)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十二少不顧家人反對,離家出走跟如花生活。因生活頓失所依,十二少毅然放下身段入戲班學藝,卻苦無成績,鬱鬱不得志。

除了演出外,梅艷芳也熱心公益慈善活動,不論是華東水災(1991年)、台灣大地震(1999年)、沙士疫情(2003年),她都不遺餘力籌辦及參與賑災活動。梅艷芳最終於2003年12月30日逝世。她終身致力於其事業,締造出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樂壇的光輝歲月。

香港文化博物館現正舉辦以流行文化為主題的常設展覽「瞧潮香港60+」,回顧戰後至二千年代初香港流行文化的發展,並再次展出梅艷芳的舞台服飾。歡迎前來參觀!

所有媒體協力單位/參與人員
在某些情況下,精選故事可能是由獨立的第三方製作,並不代表下列展覽機構的意見與觀點。

對表演藝術感興趣嗎?

訂閱 Culture Weekly,接收個人化最新資訊

大功告成!

你將在本週收到第一份 Culture Weekly。

首頁
探索
玩遊戲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