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說虎

中國藝術、歷史中的虎形象多變,象徵意義各不相同。時值壬寅虎年,以下精選數件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館藏虎文物,與你共慶新春。

虎鈕巴蜀銅印 全貌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一、騶虞入印

虎作爲「百獸之長」,自古便受到先民尊崇,古代銘刻文物常見。後世篆刻家也有以虎入印。

虎鈕巴蜀銅印 全貌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銅虎鈕巴蜀印│公元前四至前三世紀

四川古代巴蜀文化中尤其崇虎,虎紋在巴蜀兵器、樂器中大量流行,此印虎鈕精美,蔚為罕見。

銅虎造型生動,紋飾細膩。等級甚高,可能屬部落首領所有。

虎鈕巴蜀銅印 印面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印文神秘符號意義尚未破解,有待研究。

天馬、朱雀、挽虎、樹鶴紋空心磚 (西漢)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天馬、朱雀、挽虎、樹鶴紋空心磚│西漢

這種墓室用大型空心磚多流行在西漢時期河南西部區域,印有天馬、仙鶴、朱雀及人物挽虎圖案。

漢墓磚中常見繪虎,當時虎被視爲辟邪神獸,人稱「畫虎於門,鬼不敢入。」     

《丁衍庸印譜》選頁 (不詳)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丁衍庸印譜》選頁│丁衍庸(1902–1978)

丁公生肖屬虎,多刻虎印,刀下作品各具特色。

其取法多元,右上角虎軀瘦長的這件或參考了玉器中的虎造型。

左下方這件「丁虎」憨態可掬,十分可愛。

同一虎面符號,從左至右分別以朱文(陽刻)、白文(陰刻)或朱白兼施(印文「虎之鉩」)等不同形式創作。

下方印章印文為「虎之鉩」,巨口内有圓目的虎獸在雲南古滇國墓葬亦有出土,應有所本。

摹唐寅玉骨仙人軸 (1797年) 創作者:方薰(1736–1799)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二、馭獸神通

在神話和文學中,虎往往伴隨著各類高人仙道,成爲其法力神通的印證。

摹唐寅玉骨仙人軸 (1797年) 創作者:方薰(1736–1799)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摹唐寅玉骨仙人軸│方薰(1736–1799)

唐代裴鉶《傳奇》有記,仙女吳彩鸞泄露天機被貶下凡,與書生文簫成親,十年後夫妻二人同時跨虎升仙。

但在升仙之前,文蕭窮困而不能自贍,彩鸞便靠抄寫《唐韻》一書維持家計。

夫妻二人又搬至江西的一個村落,在此「共訓童子數十人」。


作品中彩鸞持書,身旁有虎與童子,應即反映這些記載。

和尚戲虎 (約1874年) 創作者:居廉(1828–1904)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和尚戲虎│居廉(1828–1904)

居廉此作跋文語帶諷刺,以僧侶出格言行,反諷道貌岸然的騙徒。

和尚衣冠不整,戲虎似是戲貓,突出其神奇法力,正是所謂「散僧入聖」。

六祖調心圖 (1968年) 創作者:丁衍庸(1902–1978)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六祖調心圖│丁衍庸(1902–1978)

僧虎同眠圖在禪宗藝術中廣受喜愛。

反映出人獸雖為異類卻殊途同歸,以及現實與夢境纏結、人生如幻影的意象。

夜嘯 (1916年) 創作者:高奇峰(1889–1933)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三、一嘯風生

清末民初時,隨著一批畫人東渡日本,彼時東瀛所流行,突顯老虎威猛霸氣的新畫風傳入中國。

夜嘯 (1916年) 創作者:高奇峰(1889–1933)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夜嘯│高奇峰(1889–1933)

嶺南二高原學師隔山派,所繪多為鳥蟲等小動物。後受日本現代畫影響改繪虎、鷹等大型猛獸。

背景也多襯托以月夜或是雪景,凸顯其凶猛特性。

相較於兄長高劍父,高奇峰的風格更趨寫實。

病虎 (1935年) 創作者:高劍父(1879–1951)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病虎│高劍父(1879–1951)

「病虎」是三十年代嶺南派大師高劍父的一幅名作。

此作至少有兩個版本,本品為年代較後的成熟版,加有題詩。

相對早期版本,左側添入一虎尾。

瞳孔改動得更突出,更顯痛苦。

他在當時經歷人生浮沉,「病虎」或許是其自身寫照。

伏虎 (約1929年) 創作者:張善孖(1882–1940)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伏虎│張善孖(1882–1940)

張大千的大哥張善孖以畫虎名世,三十年代還一度在蘇州網師園蓄養幼虎。

作品中一虎佇立崖邊,擬作撲躍,突顯出一觸即發的緊張氛圍。

1929年時張善孖、張大千兄弟至郎溪省親,本作或繪於此時。次年大千補跋。 

虎(《動物冊》之一) (1978年) 創作者:劉繼卣(1918–1983)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虎(《動物冊》之一)│劉繼卣(1918–1983)

民國畫虎展現猛獸獸性、寫實的特色對後世影響深遠,本作即承繼了這種畫風,為劉奎齡(1885–1967)嗣哲劉繼卣(1918–1983)所作。

虎 (無紀年) 創作者:劉繼卣(1918–1983)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虎│劉繼卣(1918–1983)

在西洋畫透視、解剖等技術支持下,動物姿態描繪更趨寫實,配以傳統筆墨技法以及山水背景,便得以折衷中外,博取諸長。

貓虎圖 (1969年) 創作者:丁衍庸(1902–1978)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四、漫話狸虎

歷代繪畫中,虎的形象有時也可親可愛,甚至會與貓狸混淆。

貓虎圖 (1969年) 創作者:丁衍庸(1902–1978)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貓虎圖│丁衍庸(1902–1978)

丁衍庸墨虎有八大山人拙趣的造型風格,與嶺南派取法不同。

虎的造型詼諧,如跋文所言:「貓貓虎虎任人猜」。

虎(《山水雜畫冊》之一) (1849年) 創作者:蘇仁山(1814–約1850)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虎(《山水雜畫冊》之一)│蘇仁山(1814–約1850)

清代廣東畫家蘇仁山人稱「畫壇怪傑」。 其老虎近乎墨戲,個性鮮明。

臥虎(《獸蟲魚介冊》之一) (1886年) 創作者:居廉(1828–1904)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臥虎(《獸蟲魚介冊》之一)│居廉(1828–1904)

居廉此作以沒骨法寫臥虎,落墨不多卻神態活現。

貓虎宗親圖 (1986年) 創作者:鄭家鎮(1918–2000)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貓虎宗親圖│鄭家鎮(1918–2000)

此作有漫畫的誇張造型。虎與貓、龐碩與嬌小、花與白形成了強烈對比。

白貓似要「捋虎鬚」,兩者眼神摩擦出奇妙火花。

故事協力單位/參與人員

本線上展覽内容建基及摘錄自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副研究員童宇博士策劃之展覽。
按此觀看展覽簡介

所有媒體協力單位/參與人員
在某些情況下,精選故事可能是由獨立的第三方製作,並不代表下列展覽機構的意見與觀點。
首頁
探索
玩遊戲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