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具有文化代表性的服饰,旗袍所蕴含的文化和传统底蕴十分深厚。随着世界交流不断加深,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式文化有了交汇之处。旗袍,在设计师眼中不是仅能传达单一文化的载体。
来自海内外的设计师在庆典的主题下,结合文化异同,挑战旗袍承载文化的极限,成功制作出许多贯穿古今、串联中外的出色作品。
一、传统交融
两全其美 (2019-07) 创作者:Paulina Andreeva中国丝绸博物馆
两全其美 – Paulina Andreeva
这个设计的理念是融合中国传统造型和俄罗斯装饰。它象征着俄罗斯和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它代表了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感兴趣,又与现代现实保持联系的年轻女孩形象。
灵感的主要来源是用一种创新的方式进行的旗袍。旗袍的关键元素,如立领和装饰紧固件……
……与俄罗斯传统服装特有的喇叭轮廓和褶裥混搭在一起。
红色与展览的主题关联,象征着喜悦、爱和庆祝。白色用于领子和镶边增添了裙子的清新感。这条裙子为特定场合设计,但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穿,以贯彻“每一天都很特别”的理念。
水色幻想 (2019-08) 创作者:Seung-Eun Oh中国丝绸博物馆
水色幻想 – Seung-Eun Oh
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曙光,指的是一个蕴含着曲线与多重色彩的概念,作品的主题则是表现星辉与曙光相交映于天空。
这是一套两个部件的服装,主颜色为蔚蓝色,黄色的小外套覆盖在蔚蓝的裙子之上,裙子下摆绣有新曙光散落形象的珠饰。
月白 x Labelhood的《质朴》中国丝绸博物馆
质朴 – 月白 x Labelhood
短款格子纹旗袍,对袖子进行了时尚改良,使穿着时更好的衬托肩部及臂部。
月白 x Labelhood的《军绿》中国丝绸博物馆
军绿 – 月白 x Labelhood
短款军绿色旗袍,对袖子进行了时尚改良,使穿着时更好的衬托肩部及臂部。
髦儿戏 (2019) 创作者:陈昕琰中国丝绸博物馆
髦儿戏 – 陈昕琰
这次的主题选择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京剧。灵感是来源于电影《霸王别姬》,设计师被这部电影中的光影效果所打动,几处铺天盖地的大红色调,几乎能把银屏点燃。
服装的装饰图案是根据京剧中旦角的基本手势动作进行变化发展的,将手势的形态进行抽象化处理,这个抽象化出的图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形韵”的表达。
服装材质上利用了古老悠久的羊毛毡技术,用这种技术制作的图案不会有很强的轮廓感,可以营造一种山水画作朦胧的美感,从而去呼应电影中的光影和色调。刺绣的部分利用了锁针绣针法,蔓延盘浮在服装上的锁针绣对图案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使图案有了体量感。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2019-09) 创作者:余嫿中国丝绸博物馆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 余嫿
来自香港的祝贺祖国70周年诞辰。灵感来源于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首乐曲,江苏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二、技艺交流
首尔之夜 (2019-09) 创作者:Hye-In Song中国丝绸博物馆
首尔之夜 – Hye-In Song
作品灵感来源于首尔之夜。首尔的夜晚比其他任何城市城市热闹,夜景也更加美丽。
聚焦于夜晚的明亮灯光,作品的设计主题产生了:闪烁于街道的霓虹灯、夜间繁忙的工作者,以及首尔塔。
设计中加入了韩国元素,使用了“jokagbo”(韩国传统文化板)作为补丁细节。
合奏之绣 (2019-08) 创作者:Ashdeen Lilaowala中国丝绸博物馆
合奏之绣 – Ashdeen Lilaowala
设计师认为将中国和印度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可以创造出很理想的旗袍纱丽裙。
设计师在一个旗袍的轮廓上创作,其中上身为完全刺绣与暗色调。
下面的褶裥采用印度锦缎丝绸。
披在肩上的纱丽面板用透明硬纱面料制成,上面绣满了鸟和花,菊花、牡丹、玫瑰与仙鹤和天堂鸟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异国情调,这件旗袍的目标是无缝地融合两个古老的刺绣传统,创造一个现当代的合奏之美。
锦绣印月 (2019-08) 创作者:张义超中国丝绸博物馆
锦绣印月 – 张义超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在蒙蒙细雨中,找寻属于自己内心的独一无二的美丽,承载江南文化的那份宁静,与牡丹比邻而居。 这一婚嫁旗袍的材料选择了色织真丝织锦缎为材料,以大面积金色为设计因子,辅以蓝,红细线条,一切缘份皆一根根线条而紧密相连。
在万物中,金碧辉煌中有牡丹之花的花语,还有湖中三潭印月,与日月相连。犹如一幅画卷,是西湖曼妙的景致。同时寓意世界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连接,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品采用了中国的传统手工推绣与西湖文化相融合,寄予锦绣中华和美丽江南的息息相关。
通过金色的色彩,富贵牡丹,表达未来的美好向往与祝愿!
海峡群岛针织旗袍 (2019-09) 创作者:Beth Brown-Reinsel、张西美、郭江、严宜舒、张虹、胡友玉中国丝绸博物馆
海峡群岛针织旗袍
受到群岛海峡地区(Channel Island)的Gansey毛织文化的启发,这是一件融合了英国渔民毛衫风格的中国旗袍。
设计选用了汉代画像砖的捕鱼图作灵感,重新编排在旗袍周身,凸显地域风格的交融感。
三、面料交织
阿富汗之舞 (2019-08) 创作者:Zarlashta Jalalzai中国丝绸博物馆
阿富汗之舞 – Zarlashta Jalalzai
设计师希望设计一件当代阿富汗的服装。紧身胸衣和袖子的下半部都有阿富汗传统婚礼上仍然使用的传统刺绣工艺。
她希望裙子的设计与传统不同,因此添加了一些西方的颜色。裙子整体用传统的阿坦舞中使用的方巾制成,色彩艳丽,有如丝绸一般颜色漂亮。
青金白衣 (2019-08) 创作者:Zarlashta Jalalzai中国丝绸博物馆
青金白衣 – Zarlashta Jalalzai
白衣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设计师从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国古代历史中获得的信息。
中国制作服饰总是采用最漂亮的面料,比如丝绸,因此设计了一件绣有天蓝色宝石和银色金属的白色丝绸连衣裙。设计师首先在阿富汗当地购买了丝绸的面料,之后获得其他部分的材料完成心中的设计。
南奔 (2019-09) 创作者:Chombongkod Pattanawit中国丝绸博物馆
南奔 – Chombongkod Pattanawit
这件衣服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位在泰国出生和长大的(泰籍)华裔设计师,因此这件作品完美地融合了泰中两种文化。中国的传统旗袍的设计形式结合泰国南奔丝绸面料,向我们展现了两国美丽文化的独特魅力。(注:南奔是泰国北部一个地名,以盛产传统泰丝绸为名)
设计师以旗袍为骨,设计为翼,将自己心中的各式庆典元素铺洒在旗袍之上,创作出一件件精彩绝伦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见十里红妆的新嫁娘、征伐时尚的俏丽人、望眼东方的洋女郎,以及庆贺新中国诞辰70周年的一张张笑颜如花的脸。展览将展示传统旗袍新的可能性,为传统旗袍在未来的传承提供新的思路。这也是我们对2019国际博协提出的“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主题的一种诠释。
查看展览其他单元:
旗裙礼服
旗解风尚——旗袍的时尚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