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制作帽子的11种植物材料

”岛夷卉服“帽子展 第二单元

我们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其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富资源。各种土壤和气候培育出不同形态的植物,而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性。众多的叶子、藤蔓和芦苇为帽子提供了无穷的可能性。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植物已在地球就位。我们的祖先每天赖以生存,并从这种关系中建立了文明。人们将树叶和细枝做成临时的篮子,用来存放狩猎和收集的食物。又把植物材料相互交织形成需要的席子、屋顶和墙壁等等的生活物品。后来,植物纤维被提取并加工制成纱线,再织成布、成为蔽体的衣服,孕育出纺织文化。

各种棕榈科插图, 1892, 收藏方:中国丝绸博物馆
收起展开详情

棕榈树是热带地区的标志性植物,属于多年生棕榈科。五千三百万年前,棕榈树在气侯温暖的南极洲海岸生长着。目前,已知棕榈科有181属2600余种。在选出的11种植物材料中,其中5种属于棕榈科。

圆叶蒲葵 (2010) 创作者:Kumar83中国丝绸博物馆

1. 蒲葵

圆扇形的蒲葵的叶子(学名Saribus rotundifolius)是代表菲律宾的非官方叶子。 它的大片叶子常用于建造茅草房子和食品包装。

蒲葵叶竹骨帽中国丝绸博物馆

在中国,修剪成圆形的叶子被制成团扇和防晒帽。蒲葵茎部干枯后可做拐杖和雨伞把手;而扎实的纤维可以用来制成绳索。

棕榈鞘纤维塑料内衬竹框帽 (2005)中国丝绸博物馆

2. 山棕榈

山棕榈是最其中最强壮的一种棕榈。 相对其他棕榈,它可以抵抗潮湿的夏天及寒冷的冬天,在中国南方的海拔高达2400米的山区生长。

在历史上,中国和日本中已种植山棕榈。取其粗糙但结实的叶鞘纤维,用于制造绳索,麻袋和其他需要高强度的粗糙布料。树干上的枯叶鞘纤维呈交错片状,具有防水性,使其成为农民的蓑衣的首选材料。该纤维还用于刷子和绳索,绳索编织成带弹性的棕床。

椰子树 (1880/1883) 创作者:Francisco Manuel Blanco (O.S.A.)中国丝绸博物馆

3. 椰子棕榈

在菲律宾,椰子棕榈被称为“生命之树”。椰子提供椰汁和果肉、椰壳纤维可制成绳索和垫子,而椰壳是一天然容器。椰叶子以羽状形式生长,将它绕成圈状交错编织便即成帽子或篮子。

原片椰叶编帽中国丝绸博物馆

这顶帽子来自芭芭拉(Barbara)1978年在菲律宾潜水之旅。热带渡假地区常以新鲜椰叶编成帽子,在欢迎礼中送给游客,并提醒大家在强烈的阳光下要保护自己。

宝塔顶棕榈叶肋六角星帽 (1989)中国丝绸博物馆

4. 贝叶棕

在菲律宾,贝叶棕榈叶是用来盖屋顶,树液可棕榈酒,而坚硬的肋可制作扫帚及刷子。种子又可抛光成为珠子串成项链,还可染色及切割出不形型状。

贝叶棕榈叶柄内有纤细而柔软的纤维,细致的编织成著名的金丝草帽,可比美优雅的巴拿马草帽。

平顶涂层黑藤帽中国丝绸博物馆

5. Rattan (Calamus)

Calamus is a genus of the palm family Arecaceae. There are an estimated 400 species in this genus, all native to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sia, Africa, and Australia. The climbing palm is fast-growing and to aid scrambling, some species have evolved hooks on the underside of the midrib. These stems may grow to lengths of 200 metres.

一旦多刺的树皮被去除,这种柔韧性高和带长度的轻质材料的可塑性很高。可跟据用途切成所需的直径: 粗的可以用来做家具和手杖,细的可以织成席子。

日本京都竹林 (2018) 创作者:Mx. Granger中国丝绸博物馆

6. 竹亚科

竹子,是竹亚科(学名:Bambusoideae)植物的通称,属于禾本科,包含了一些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某些竹子可以在24小时内生长900毫米,而在115个属里的竹子有1,400多种。

晚清步兵锥形竹帽中国丝绸博物馆

在经济和文化上,竹子在悠长的中国历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纸张发明前,中国古代首先在竹简上书写文字,而毛笔则用竹管为竿,固定毛发。

柿漆贴布竹编帽 (2003)中国丝绸博物馆

竹子生长快,轻便、强度和柔韧性高,可说在中国无处不在:建筑物,乐器,武器,农具和炊具。

竹鞘竹编帽 (2000)中国丝绸博物馆

7. 竹鞘

竹茎鞘被认为是一种变态叶。在幼枝中,每个结节都带有一个鞘,这坚硬的鞘包封了茎秆最脆弱的部分,竹子生长快速而竹鞘便自然脱落。

竹鞘有自然的防水功能,所以在日本用于包裹饭团;在中国用于包装茶叶。最大的竹鞘来自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鞘大而宽,长度为24–30 cm,宽度为40–60 cm。

包边葫芦帽 (2004)中国丝绸博物馆

8. 葫芦科

葫芦,属于包括南瓜在内的葫芦科。在菲律宾,葫芦的长势很好,往往个头大又圆。葫芦在伊洛卡诺语中叫Tabungaw,菲律宾语中叫做Upo

当葫芦长到大约6个月大的时候便收割,晒干,然后割开,制成帽子,它重量轻,防水,坚固,是一顶完美的自然造型帽子。

海金沙蕨茎编扁帽 (2000)中国丝绸博物馆

9. 海金沙属蕨

海金沙属蕨类植物(Lygodium)是蕨类植物的一个种,蕨类植物大约有40个种,原产于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而在东亚和北美东部有一些温带物种。

尖顶编帽(深色材质为海金沙蕨茎皮)中国丝绸博物馆

在菲律宾,它被称为“Nito”,被广泛收集用于工艺品的制作。外部树皮和内部树皮之间的色彩差异经常被用作装饰细节。

稻草 (2008) 创作者:池田正樹中国丝绸博物馆

10. 水稻

亚洲以大米为主食,盛产水稻,而稻草是收成后的副产品。它被用来喂养动物,用作屋顶的茅草,床垫的填充物,包装填充物和燃料。

阿波舞稻草帽中国丝绸博物馆

稻草虽然不结实,但柔软轻便,易于操作处理,经常被做成帽子、雨披和鞋子等产品。

尖顶露兜树叶编帽 (2002)中国丝绸博物馆

11. 露兜树

露兜树经常被误认为是棕榈,它属于单子叶植物属,约有750种。它们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有的雌雄异株灌木。

制作手工艺品,先从野外收集露兜树的叶子,只收割成熟的叶子,这样植物才能保持自然再生。将叶子去边上的剌,切成标准宽度备用。 叶子很容易被染上鲜艳的颜色,编成带图案的席子和袋子。

这个帽子藏品的展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回顾周围的植物资源,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的生活充积着供过于求、五花八门的量产货品,这些由天然材质制成的帽子可能看起来又土又过时。 但通过这些貌不惊人的帽子,让我们再次思考,人类如何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而进行创造,文明又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的。

故事鸣谢名单:

策展人:周旸 张西美
展览指导:赵丰
展览协助:贾丽玲
展览设计:董飞燕 汪钰莹
图录排版:张誉严 
展品管理:张国伟 莫森耀
展品拍摄:李永加

关于捐赠者:
2016年,芭芭拉·帕克女士把她收藏的128件亚洲帽子捐赠给了中国丝绸博物馆,让大家深入研究手工艺品,并欣赏各地区自然生态和文化的多样性。
芭芭拉(Barbara)是一位澳大利亚企业家,在香港生活和工作了五十多年。 她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是园艺和手工艺爱好者,所以热爱自然是她的天性,而她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 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中,她从事亚洲区的园林绿化业务,在此期间收集了很多帽子。 她还收集各种亚洲手工艺品,包括瓷器,木雕,篮子和纺织品。
她是众多文化组织的终身会员,其中包括香港艺术馆、中文大学博物馆之友、香港大学博物馆之友,香港东方陶瓷学会和香港园艺学会。 芭芭拉感叹不少手工艺品在她的一生中正在消失,她感到有责任去收集这些帽子,并且很高兴能在中国杭州,跟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分享她的收藏。

所有参展内容的来源:
展出的故事有时可能由独立的第三方创作,并不完全代表以下提供这些内容的机构的观点。
浏览更多内容

对手工艺品感兴趣吗?

接收您的个性化 Culture Weekly 更新

您已完成订阅流程!

您的第一期 Culture Weekly 将在本周发放。

首页
探索
玩一玩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