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有何特别之处?

Editorial Feature

来自 Google 艺术与文化

Vermeer's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at the MauritshuisMauritshuis

作家特蕾西·雪佛兰谈自己因对画作本身痴迷而创作相关小说的始末

1999 年,美国作家特蕾西·雪佛兰 (Tracy Chevalier) 出版了《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部小说的灵感直接来源于维米尔 (Vermeer) 的一幅同名画作,该画作是维米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小说以 17 世纪的荷兰代尔夫特为背景,雪佛兰围绕维米尔、画中的少女和画作本身讲述了一个虚构故事。

自问世以来,雪佛兰的这部小说在全球的销量已突破 500 万本,充分表明人们对维米尔的这幅特殊作品普遍怀有好奇心。在本文中,作家会谈到为什么她从 19 岁开始就对《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痴迷,以及如何将这种喜爱化作小说的创作灵感。

为什么约翰尼斯·维米尔 (Johannes Vermeer) 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如此受世人追捧?这幅作品被誉为“北方的蒙娜丽莎”,它在曝光度方面大有与莱昂纳多·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的杰作《蒙娜丽莎》 相媲美之势。许多艺术书籍的封面都采用了这幅画,您现在还可以在靠垫、杯垫、T 恤衫、手袋、袜子及手提箱等物品上看到这幅画。在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这位少女的各种图片,有的图片与原作品一样,还有的图片则根据时下风潮对原作品做出了修改:人们用这位少女的形象拍自拍照,风格为漫画人物,她坐在由梵高 (Van Gogh) 驾驶着的摩托车的后座上。班克斯 (Banksy) 甚至以涂鸦的形式把她画在布里斯托尔的一面外墙上,用安全警钟来当她的耳环。

Vermeer's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hanging at the Mauritshui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auritshuis)

不过,这幅画并非向来如此声名卓著。我们不知道维米尔最初在 1665 年到 1666 年间是受谁委托而创作了这幅画,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成为了其主顾的收藏品。后来这位主顾的女婿将这幅画卖掉,自那时起这幅画便不知所踪,直到 200 年后才再度现身,当时一位收藏家花 2 荷兰盾(不到 1 美元)便购得了这幅画,对画做完清理之后才发现它是维米尔的作品。这位收藏家于 1902 年去世,当时这幅画被捐赠给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从那以后它就一直藏于该美术馆。当然,现在这幅画已然成为无价之宝,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绝对不会将它卖掉。事实上,最近一次公开售卖维米尔作品是在 2004 年,所售作品的价格达到了 3000 万美元,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价值远远超出了那副画。

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是在我姐姐的房间,它是一幅海报,就贴在墙上;当时我 19 岁,简直被迷住了,我必须得自己买一张,这样就可以一直看着她。从那以后,无论我住在哪里,都会挂着那张海报。但为什么我对这幅画如此痴迷,觉得必须要看到它呢?是什么让观看者想要不断重温这幅画呢?

我认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之所以如此扣人心扉,原因在于它的三个特质。第一个特质是它美得不可方物。少女头巾上醒目的蓝色和黄色与黑色背景相映衬,寥寥几笔精巧的勾勒呈现出闪闪发光的珍珠,用高超的手法在她容光焕发的肌肤上表现出光和影,她的眼睛如一泓清泉:所有这一切都为这幅画造就了超凡脱俗的美感。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c. 1665 (digitized by Madpixel)) 创作者:Johannes VermeerMauritshuis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y Johannes Vermeer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auritshuis, digitized by Madpixel)

但是,仅仅美感还不足以使《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获得如此持久的关注。30 多年来,我一直在看这幅画,可以说不厌其烦。为什么?

第二个扣人心扉的特质是这位少女看起来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我们可能不知道她是谁,但我们会感觉与她一见如故,因为她在亲切地看着我们。我们会将这种注视的神情误认为是面熟。我的一些读者告诉我,这个女孩很像他们的女儿、朋友或者邻居家的女孩。我还看到网上有很多女性打扮成她的样子。曾经有人对我说我长得像这个女孩,并且认为我肯定是由于这一原因才写了以这幅画为原型的小说。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她真正的长相,甚至连她的头发或眼睛的颜色这种基本信息都不知道。她侧着脸,所以我们看不出她的脸型。鼻子的线条与脸颊融为一体,因此我们不知道鼻形是宽大、短平上翘,还是圆润。她的长相平凡无奇,算不上出众。事实上,这幅画并不是某个具体人物的肖像画,而是荷兰人所称的人像画 (tronie),它代表“某类人物”的理想形象,比如“士兵”或“音乐家”的形象,而这幅画中所描绘的就是“一位年轻的美人”。

Model in Frances Denney, Vogue (1945-08-01) 创作者:Erwin BlumenfeldCondé Nast Archive

Model in Frances Denney mimicking Vermeer's Girl, Vogue (From the collection of Condé Nast Archive)

这幅画的第三个特质也是其最强烈的特质,即神秘感。我们不知道女孩是谁或者她在想什么。实际上,我们对维米尔都知之甚少。维米尔一生都生活在荷兰的代尔夫特镇。他娶了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女子,可能皈依了天主教,住在岳母的家里,有 11 个孩子。他经常负债。他是一位画商,也是一位画家。除了他的作品,我们了解到的就这么多。

维米尔创作了 36 幅广为人知的画作,其中有很多画都是描绘一位女性在独自做着日常事务,例如倒牛奶、写信、弹鲁特琴。尽管这些女性很可能是维米尔家中的成员,但我们并不知道她们的确切身份。这意味着,我们也无从知晓戴珍珠耳环的女孩与画家之间的关系。

Interior of a 17th Century Style Contemporary Room, Vogue (1959-08-15) 创作者:Horst P. HorstCondé Nast Archive

Interior of a 17th Century Style conteporary room with reproduction of Vermeer's Girl, Vogue (From the collection of Condé Nast Archive)

女孩的表情含蓄而优美。她是快乐,还是惆怅?她是想让观众离开,还是渴望看着观众?而她看着的人又究竟是谁?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这幅画,有一天我突然醒悟过来:当然,她那样看着的人不是我,画家创作这幅画时我可没在她面前!她睁大眼睛,用耐人寻味的眼神看着画家。我很好奇维米尔对她做了什么才让她那样看着他。这种好奇心促使我以这幅画为灵感写了一部小说:我想解读她神秘的眼神。在我看来,《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既不是普通的人像画,也不是某个具体人物的肖像画。它是在诉说一段关系的画像。

在观察这幅画时,我们能够体会到迷人的美感以及令人感到熨帖的亲切感。然而,促使我们不断重温这幅画的因素归根结底还是那种神秘感,它吸引着我们去寻找永远找不到的答案。

美感、亲切感和神秘感,《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这些特质让这幅画成为维米尔的代表性杰作。这幅画就像是一首还差一步和弦没有弹奏完的歌曲:观众想要再次看看它,总希望这次可以拨动最后一个和弦,从画作本身寻获疑团的答案,然后谜底揭开,终于可以不再心心念念地想着这个女孩了。

所有参展内容的来源:
展出的故事有时可能由独立的第三方创作,并不完全代表以下提供这些内容的机构的观点。
浏览更多内容
相关主题
了解维米尔
维米尔的全部作品:7个国家18家博物馆的36幅画作
查看主题
首页
探索
玩一玩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