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日治時期

1910年8月22日

朝鮮日治時期,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要稱日帝強佔期,日本稱日本統治時代,指1910年8月29日-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統治朝鮮半島的時期。1910年8月22日大韓帝國內閣總理大臣李完用與大日本帝國代表寺內正毅簽訂日韓合併條約,8月27日大韓帝國正式滅亡,成為日本殖民地。朝鮮半島併入大日本帝國,由朝鮮總督府管治。朝鮮總督府所在地為京城府。
日本統治朝鮮共35年。初期採用強硬手段統治。後因民族主義運動不斷,在三一運動發生後,日本開設學校,開辦報章,加強皇民化運動促進內鮮一體。1940年代起,由於中日戰爭曠日持久以及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開始在朝鮮徵召士兵並投入戰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並撤出朝鮮半島。朝鮮半島被美國和蘇聯分為南北兩塊分別占領,並分別建政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日本殖民者將朝鮮半島納入其經濟計劃體系,在學校、鐵路以及基礎設施上大量投資,使朝鮮實現高速工業化。然而由於工業化目的為服務日本本土,因此日本殖民者在工業化進程中大量剝削朝鮮半島人民。
2010年8月10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就《日韓合併條約》簽署100周年發表首相談話,在談話中他就日本過去對韓國實行的殖民統治表示反省和道歉:「韓國人民因違背本意受到殖民統治,民族自尊受到嚴重傷害。對於殖民統治造成的巨大損失和痛苦,日本政府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
維基百科

探索這個地點

51 個項目

對歷史感興趣嗎?

訂閱 Culture Weekly,接收個人化最新資訊

大功告成!

你將在本週收到第一份 Culture Weekly。

首頁
探索
玩遊戲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