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刺绣在中国历史悠久,而苗族刺绣究竟起源于何时,历史并无定论。从《后汉书》中对苗族先民服饰的记载推算,苗族刺绣至少应产生于战国。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故刺绣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纺织品就是苗族人的编年史,苗族刺绣图案包含诸多神秘古老的纹样,记载了苗族的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社会变迁,也体现了苗族人民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意识,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Austin Kramer的《围坐刺绣2》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Austin Kramer的《穿针》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苗族刺绣是苗族妇女们世世代代不断创作积累的审美艺术作品,她们遵循苗族神圣经典《苗族古歌》的生命美学观念。
Austin Kramer的《专心致志》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将自然和人作为审美对象,在刺绣中发挥神话思维的艺术想象力,用夸张、变形、抽象等手法创作出无数神奇多彩的刺绣纹样。
Austin Kramer的《互通有无》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农闲时,妇女们三五成群,聚作一堆。
Austin Kramer的《彼此学习》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各自铺开针线,勾勒心中的美好,一面闲拉家常,一面暗自比较,相互学习。
Austin Kramer的《绣大花》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时光便在一针一线的翻飞中静静流淌。
Austin Kramer的《外婆教刺绣3》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在苗族地区,苗族姑娘从小便开始跟随自己的母辈们学习刺绣技能。到十五、十六岁左右,姑娘们便开始亲手绣制嫁妆,完成需几年时间。刺绣的过程既是技艺不断提高的过程,更是不断学习、了解、掌握民族文化的过程。每一幅刺绣图案都阐释和包含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保存民族技艺意义重大。
Austin Kramer的《女英雄“务茅熙”》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苗族服饰被世人公认为“穿在身上的史书”,缅怀祖先是世代苗族妇女刺绣不可缺少的主题。
Austin Kramer的《蓝皮丝线本》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为把各色丝线分开放置,以便用时方便寻找。苗族妇女们都用书来夹丝线,若有旧书就用旧书,没有就用纸钉做。
Austin Kramer的《丝线本1》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民国时期,基督教传教士们在清水江边的旁修建教堂,苗人赶集时,看到传教士免费发《圣经》,妇女们争相索要,传教士喜出望外。后得知妇女们要《圣经》并非为阅读,而是为夹丝线,传教士失望透顶。
Austin Kramer的《辫线》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苗族人常使用一种辫线(1-3毫米宽)作为刺绣时的装饰线,使纹样呈现立体效果。辫线纹形多样,通常有8根、9根、12根或14根的组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苗族女上衣正面(破线绣)》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破线绣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绣法之破线绣(女上衣局部1)》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制作破线绣,通常是将一根丝线剖成8到12股(有时甚至是16股)不等的细丝线。
Austin Kramer的《顺滑丝线》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再把分好的细彩线穿上针,线随针穿过夹着皂角液的皂角叶子,使彩线变得平顺、挺括、亮泽、紧密、不易弄脏。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苗族女上衣背面(破线绣)》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绣法之破线绣(女上衣背局部1)》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然后用平绣针法,沿图案轮廓挨针挨线将图案铺满并锁边。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绣法之破线绣(女上衣背局部2)》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由于破线绣做工考究、费时,该技法往往用于刺绣嫁衣和庆典盛装。完成一套精美的破线嫁衣,大致耗时4-5年。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绣法之剪纸平绣(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剪纸绣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苗族女服(剪纸平绣)》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绣法之苗式打籽绣(背孩带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苗式打籽绣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绣法之堆绣(苗族背孩带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堆绣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绣法之双线重叠绣(苗族背孩带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双线重叠绣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绣法之直线绣1(苗族女服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直线绣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苗族女服(直线绣)》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绣法之贴花绣(胸兜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贴花绣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苗族胸兜(贴花绣)》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绣法之绞绣(背孩带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绞绣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绣法之贴布绣》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贴补绣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苗族披肩(贴布绣)》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平铺式辫绣(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平铺式辫绣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波浪式辫绣(袖子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波浪式辫绣
苗绣传统纹样
苗族信奉“万物有灵”,把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至今,苗族把自然崇拜仍然一一体现在刺绣作品上。仅黔东南的服饰动物刺绣图案,就有龙、鸡、鸭、鹅、黄牛、狮子、狗等五十多种。这些动物有的单独展示,有的与人组合,有的在花草果木之中,还有的是人头动物身,人作为一种动物与其他动物一样在绣片上融为一体。所有动物的形象并非自然界中的原样,而是经过优化组合、神化了的超自然形象。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枫香树(袖子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几乎每个苗族村寨中心都矗立着巨大的枫香树。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枫香树(头帕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因此,在苗绣纹样中必不可少,寓意希望人类也像枫树一样繁衍后代。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蝴蝶(背孩带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蝴蝶是族群始祖,在《苗族古歌》中,枫香树孕育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出人类祖先姜央,随后才有了苗族。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苗族刺绣中的蝴蝶、蝶恋花彩图样,可视做古代生殖崇拜的遗迹。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蝴蝶(芦笙衣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在清水江中游的施洞一带,每当婴儿出世时,须用绣有“蝴蝶妈妈”图案的土布作襁褓,包裹起婴儿,以期孩子平安成长。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涡轮(婴儿包被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飞动的水涡纹象征着滔滔不绝的江水。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涡轮(衣背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记述着苗族从黄河、长江到贵州清水江的漫漫迁徙之路。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涡轮(衣肩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水涡纹通常出现在妇女服饰的肩部。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鱼(背孩带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鱼的繁殖能力强盛,在苗族人观念里,鱼代表繁衍、多子多福。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鱼(绣片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此外,由于苗族祖先居住环太湖地区的鱼米之乡,鱼纹样也是对祖源的纪念。黔东南的鱼纹十分丰富,有人头鱼身、龙头鱼身、有的鱼还长着翅膀。其中,数太极图式的双鱼造型最多。
Austin Kramer的《刺绣太极鱼》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鱼(头帕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龙(裙子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龙能保寨安民,赐人风调雨顺。在过去的汉族文化里,龙纹是皇族御用。但苗族人民却毫不避讳地将龙纹绣制在自己衣服上,并无社会阶层之分。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龙(背孩带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龙纹饰主要流行于黔东南和湘西两个地区。在苗族人眼里,人能变成龙,鱼、虾、牛、蛇也都可变成龙,而龙又往往以这些动物的形体出现。苗族妇女可凭各自的想象任意绣制龙的形象。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龙(童装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鸟(女服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鸟(背孩带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鸟(背孩带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人》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花(打籽绣背孩带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果木花草表现出充沛的生机,象征生命动力与源泉。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纹样之花(背孩带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花是富足的象征,也是对生活的颂扬。
苗绣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美术大师刘海粟曾评价说:
“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
苏绣湘线比之,难以免俗。”
本展览得到贵州河湾苗学研究院大力支持
--- 展览团队 ---
文化顾问:杨培德安红
项目协调员:熊益
策展人:林文 (linwen@muc.edu.cn)
首席摄影师:Austin Kramer
其他摄影师:黄晓海石开宝林文
文字撰写:林文
翻译:Austin Kramer 李易刘青林文
英文校对:Austin Kramer
小视频剪辑:林文
--- 迷你纪录片团队 ---
导演:卢樱
副导演:张特
摄影:支月辉张特姬祥
剪辑:卢樱支月辉隋伍长君
解说词撰稿:杨培德
解说词编辑:林文
调色:钟汝杰支月辉
录音:晨光录音工作室
音乐:柏月河音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