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原住民工艺之藤器、葫芦器

日常用具之美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藤编鱼篓2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藤器

“藤编”是台湾少数民族中一项重要工艺,多见于容器等日常用品。藤条的坚韧和透气性使之成为炎热潮湿气候中的理想材料。

鱼篓是台湾少数民族日常捕鱼的用具之一。虽编制花样不同,但此类鱼篓大多宽腹、敞口、束颈。

藤编鱼篓1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捕鱼是台湾少数民族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除居住在沿海和岛屿上的阿美人、达悟人以捕鱼为生外,其他族群的村落大多依山临水,故均有以捕鱼的传统。

双提柄四撇足藤篓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藤篓透气性好,是台湾少数民族用来盛放腌肉等食品的工具。

双背带四撇足藤背篓2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藤篓是台湾少数民族外出常用的背负工具,因其轻巧和坚韧,尤其适合在山区使用。

通常使用藤皮编织成篓身,用藤芯支成框架。

双背带四撇足藤背篓1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较长的四足、较阔的背带和背板,均可使适当减轻负重。

四足藤篓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编织时,往往把藤析分为藤皮和藤芯。藤皮坚韧而富有弹性,可随意弯曲;藤芯较硬,但支撑力强。

四足收口藤篓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四足将底部架高,不仅可以使底部免遭摩擦,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更能起到防潮作用,利于食物保存。

提柄四足藤篓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提梁四足藤篓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带足藤筐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藤篮2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藤篮1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麻绳网收口藤箩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藤包1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藤包2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带檐藤帽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藤帽是台湾少数民族男子们十分具有特色的头饰。

圆顶藤帽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就地取材,造型、编法各异。

前檐藤帽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尖顶藤帽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为了更加舒适,人们有时会在佩戴时内衬椰子壳。

葫芦水瓢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葫芦器

台湾盛产葫芦,除食用外,其成熟时,皮甚坚硬,截顶去瓤后,常被当地少数民族制成各种盛储器。大的可用于储存谷物或衣物,小的可用来盛水或酒。葫芦亦能被用作涉水时的漂浮物或是出门的行李箱。家中葫芦数量的越多说明家底越殷实。

藤编提梁葫芦器1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台湾盛产葫芦,除食用外,其成熟时,皮甚坚硬,截顶去瓤后,常被当地少数民族制成各种盛储器。大者用于贮粮藏衣,小者盛酒储水。亦可密封系于腰际,用其浮江渡河。远行时也携带以装载行李,通常手提或是将其挂在腰间。

藤编提梁葫芦器2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不仅如此,据《诸罗县志》记载:“室内壶卢,累累以百十计”,以多为富裕的象征。台湾少数民族的藤编工艺较为发达,为了便于提放,往往在葫芦外编有藤提套。

藤编提梁葫芦器3 (50年代入馆,推测使用年代为清末民初)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所有参展内容的来源:
展出的故事有时可能由独立的第三方创作,并不完全代表以下提供这些内容的机构的观点。
浏览更多内容
相关主题
观妙中国
欣赏最精美的中国文化瑰宝
查看主题

对设计感兴趣吗?

接收您的个性化 Culture Weekly 更新

您已完成订阅流程!

您的第一期 Culture Weekly 将在本周发放。

首页
探索
玩一玩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