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子的头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国古代女子穿戴的发簪和耳环等,皆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花鸟婴戏纹金发梳上海观复博物馆

中国古代的梳在唐宋年间,除了梳理头发以外,也成为了重要的装饰性发饰,插于云髻之间。唐诗中描绘的“斜插犀梳云半吐”,即是梳篦插戴时,半月形背肩露于发外的情境。

凤鸟纹花形坠帘金梳上海观复博物馆

此帘梳弯梁形似新月,花网末端系连铎铃式坠脚。常常佩戴于前额或两鬓,可以想见,当时的女子佩戴帘梳后摇曳生辉,风姿绰约的美态。

镂空花头卷草花卉纹筒式大金发簪上海观复博物馆

筒式金簪流行于宋、元和清代,通体镂空,又称为“通簪”。古代女子以头发多而长为美,发式复杂,往往需要以假发“狄髻”作为发式造型的基础,故而十分闷热,通簪这种利于散热的器形便应运而生了。

莲池鸳鸯纹金满冠上海观复博物馆

莲池鸳鸯纹金满冠上海观复博物馆

分心可分为前面插戴和后面插戴的两种,分别称前分心和后分心,根据明代王圻《三才图会》中“内外命妇冠服”一项,后分心也称“满冠”。

六方锦地纹珠坠叶形花片金耳饰一对上海观复博物馆

六方锦地纹珠坠叶形花片金耳饰一对上海观复博物馆

这对耳饰的桶珠上,以炸珠工艺制成环珠纹,及其他几何纹造型装饰,这种几何纹饰的使用当与中国南北朝及稍后的隋唐时期器物上多出现环珠纹一样,可能是受到中亚粟特文化的影响。

摩竭金耳饰一对上海观复博物馆

摩竭金耳饰一对上海观复博物馆

辽代金饰一直充满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摩竭形的耳环更是别具一格。这一对摩竭耳环呈U形弯曲的身体、凶神恶煞的表情、半鱼半兽的形态都为其平添一分神秘感。摩竭形象在辽代器物中较为常见,瓷器、玉器等饰物上亦多有摩竭出现。

摩竭,别名摩羯、摩伽罗,中国研究者也称之为鱼化龙,是古印度一种半水身半陆身的神兽,也是现代人非常熟悉的黄道十二宫中的摩羯座。印度摩竭(Makara)的形态非常复杂,下半身是鱼,上半身是鳄鱼、大象、鹿等多种动物的复合体。摩竭既是恒河女神的坐骑,也是印度教中许多神袛的耳环,守护之神毗湿奴就常常佩戴摩竭形的耳环。东晋398年,僧伽提婆翻译的《中阿含经》中就提到“彼在海中为摩竭鱼王破坏其船......”可见,摩竭这种神兽的形态是随佛教传入我国的。

垒丝葫芦形金耳饰一对上海观复博物馆

垒丝葫芦形金耳饰一对上海观复博物馆

这对奢华的明代葫芦耳环,每个都为一大一小两个有精密卷曲藤蔓图案的花瓣形垒丝透空花球,两两相连做成葫芦,腰间以小金珠制成的环焊接做装饰,底托为小金花叶盖,在葫芦与弯钩的接合处还有很多细金线和金珠,极尽工巧。

垒丝镶红蓝宝石蝴蝶形金步摇上海观复博物馆

步摇是古代女子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此件步摇用黄金制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展翅飞翔,极尽奢华。

垒丝烧蓝嵌红宝石蝶恋花金步摇上海观复博物馆

此对步摇上端用垒丝工艺做出四朵五瓣花饰,用“垒丝”做出花蕊;中间为主花饰,花心镶嵌红宝石。两只蝴蝶采用烧蓝工艺,围绕在花朵周围,使人一望便知取“蝶恋花”之意。步摇制作精细,雍容华贵,典雅不俗。

垒丝镶红宝石福禄寿纹金步摇上海观复博物馆

此对福禄寿金步摇,上端为镶红宝石昆虫,两根触角随行走而摇动,下端采用垒丝工艺塑造出“福”字、变体“寿”字,同梅花鹿共同组成“福禄寿”,体现了古代中国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事鸣谢名单:

上海观复博物馆

所有参展内容的来源:
展出的故事有时可能由独立的第三方创作,并不完全代表以下提供这些内容的机构的观点。
浏览更多内容

对时尚感兴趣吗?

接收您的个性化 Culture Weekly 更新

您已完成订阅流程!

您的第一期 Culture Weekly 将在本周发放。

首页
探索
玩一玩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