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织锦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苗族妇女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在织锦中浓缩了有形的物象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体现了一个古老民族光辉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Austin Kramer的《围腰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Austin Kramer的《微笑的织娘》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织锦机

过去,几乎每户苗家都有织锦机,织锦技艺在母亲和女儿之间代代相传。苗家女结婚时,她的织锦物件也是陪嫁中的重要组成。

Austin Kramer的《织锦机》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Austin Kramer的《织锦机局部1》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Austin Kramer的《织锦机局部2》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Austin Kramer的《踏绳特写》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Austin Kramer的《连接织锦机的踏绳》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Austin Kramer的《历经岁月的织锦机》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婆婆指导, Austin Kramer, 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收起展开详情

Austin Kramer的《丝线架》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织彩锦

以彩色线用平纹、斜纹多重多层进行提花的纺织品称为锦,民间称为“织花”。苗族织锦有三种:纯丝织出的细锦,毛麻交织的粗锦,和丝棉混织的彩锦。

Austin Kramer的《织娘侧影》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在清水江畔的施洞地区,流行的是丝棉混织的彩锦。

Austin Kramer的《穿纬线》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这种锦用拉排棉纱为经线,丝线作纬线。

Austin Kramer的《挑花特写》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织娘用一块光滑竹片,按照花纹需要,向经线逐一挑通,为彩色纬线的穿过提供路径。

Austin Kramer的《挑花2》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这是个精心细致的活计,略有疏漏,都会影响最后的纹样构成。

Austin Kramer的《木梭子》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然后掷梭引进一根纬线,穿过被挑通的经线。

Austin Kramer的《穿梭子》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Austin Kramer的《用刀杼压实经线》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最后,织娘还需用刀柕与竹筘将纬线压紧方才算完。操作者面对数千根细丝线,数纱挑经,通过露纬或断纬起花,工艺复杂,即便是熟工巧手,一天也不过织出寸许。

Austin Kramer的《剪下的多余丝线》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过长的经线会被剪下并留作他用。

Austin Kramer的《围腰局部》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彩锦围腰

苗族姑娘从小跟着母亲和其他女性长辈们学习织锦技艺,长大后要制作自己盛装中的彩锦围腰。彩锦围腰用多层菱形组合构图,在菱形中织出各种夸张变形的纹样,其中有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器物纹、几何纹等。

Austin Kramer的《展示织锦围腰成品》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纹样色彩鲜艳热烈,常以红色为基调,穿插大小不等的紫、绿、黄、蓝等色彩。

Austin Kramer的《织锦围腰与剪刀》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形成冷暖相间、跳跃流动、节奏强烈的韵律美感,明快活泼,朴实纯真。

Austin Kramer的《彩锦围腰》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在节日的苗族山寨里,随处可见盛装苗族姑娘的身影,这些盛装不但展现了苗族姑娘多彩的苗绣,还有她们悉心织出的绚丽彩锦。

Austin Kramer的《静坐织锦2》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每一块彩锦围腰都是由心灵手巧的苗家女坐在织锦机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织就。经纬之间,传递着苗族独到的审美,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

故事鸣谢名单:

本展览得到贵州河湾苗学研究院大力支持

--- 展览团队 ---
文化顾问:杨培德 安红
项目协调员:熊益
策展人:林文 (linwen@muc.edu.cn)
首席摄影师:Austin Kramer
其他摄影师:黄晓海 石开宝 林文
文字撰写:林文
翻译:Austin Kramer 李易 刘青 林文
英文校对:Austin Kramer
小视频剪辑:林文

--- 迷你纪录片团队 ---

导演:卢樱
副导演:张特
摄影:支月辉 张特 姬祥
剪辑:卢樱 支月辉 隋伍长君
解说词撰稿:杨培德
解说词编辑:林文
调色:钟汝杰 支月辉
录音:晨光录音工作室
音乐:柏月河音乐网

所有参展内容的来源:
展出的故事有时可能由独立的第三方创作,并不完全代表以下提供这些内容的机构的观点。
浏览更多内容

对表演艺术感兴趣吗?

接收您的个性化 Culture Weekly 更新

您已完成订阅流程!

您的第一期 Culture Weekly 将在本周发放。

首页
探索
玩一玩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