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皮影作品精选

在过去还没有电影和电视的年代里,皮影戏是娱乐大众和传承文化的主要方式。

皮影表演 (2011) 创作者:李天社王皮影博物馆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影人表演的灯影。

选皮 (2011) 创作者:李天社王皮影博物馆

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多采用牛皮或驴皮制成。

皮影上色 (2011) 创作者:李天社王皮影博物馆

给雕刻好的皮影绘上红、黄、青、绿、黑等透明颜料,使其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独具美感,瑰丽而晶莹剔透。

皮影服饰 (2007/2009)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皮影戏身段,指皮影人物的身体部分,主要通过其服饰的不同加以体现,是区别人物官阶和身份的主要标志之一。

服装造型通常吸取了很多民间装饰元素,造型质朴,线条流畅。

杨戬 (2007/2009)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川北皮影的服饰用色极其讲究,色彩饱和,视觉冲击力强。

皮影服饰 (2007/2009)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蟒是帝王将相的官服,有红、黄、绿、白、黑等色彩。

皇帝 (2007/2009)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男蟒雕有团龙图案。

皇后 (2007/2009)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女蟒通常雕刻丹凤朝阳或二龙戏珠团。

花武生 (2007/2009)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靠子又名铠甲,是戏中男女武将常用的服装。

各种靠的花纹都采用镂空雕刻,透过灯光照射,很有铠甲坚硬的质感。

玉鼎真人 (2007/2009)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靠的装饰纹样非常丰富,有人字纹、米子纹等。

马超 (2010)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赵云 (2010)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红蓝衫 (2007/2009)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书生的褶子上一般饰有花鸟图案,如牡丹、石榴、菊花、海棠、玉兰,及鸳鸯、蝴蝶等。

正旦 (2007/2009)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平民百姓和青衣的服饰通常没有花纹装饰,多为青黑等素色。

哪吒 (2007/2009)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在皮影包册中,各路神佛鬼怪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他们源自中国历史中的各类民间和宗教传说。

观音 (2007/2009)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从佛教的佛祖、菩萨……

雷震子 (2007/2009)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到道教的风雨雷电、司海龙王等各路神仙……

牛头马面 (2007/2009)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再到地狱中的牛头马面、黑白无常,无所不有。

东海龙王 (2007/2009)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他们通常披袍子,套褶子,身段和普通影偶身段别无二致。惟一的区别就在头部。

皮影艺人们在塑造这些鬼怪的头部造型时通常取材于身边寺庙道观中的壁画造像,反映了普通百姓心目中的鬼怪的模样。

火焰山 (2005)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除了人物之外,道具布景也是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点缀环境、衬托人物和深化剧情的作用。

小猫钓鱼 (2005)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皮影戏中的道具布景与传统戏曲舞台布景有两大区别。

其一,由于受到屏幕二维空间的限制,必须采取平面造型,以便和影人造型协调统一;

龙宫 (2005)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其二,布景不仅可以表现戏曲舞台上所有的景物,还可以表现戏曲舞台上不能出现的景物和形象。

比如海底世界。

十二地狱 (2005) 创作者:王彪和王访王皮影博物馆

十八层地狱。

皮影雕刻 (2011) 创作者:李天社王皮影博物馆

艺人们将他们对生活的体察、认知和民众的审美情趣结合起来,创造出了这些栩栩如生、独具特色的皮影。

所有参展内容的来源:
展出的故事有时可能由独立的第三方创作,并不完全代表以下提供这些内容的机构的观点。
浏览更多内容
首页
探索
玩一玩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