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开端
柏林爱乐乐团与德意志留声机的艺术合作开端于1913年。具体来讲,也就是阿尔佛雷德·赫兹(Alfred Hertz) 指挥乐团录制瓦格纳《帕西法尔》选段的时候。
Arthur Nikisch in the old Philharmonie (1913)德意志留声机
接下来,阿图尔·尼基施(Arthur Nikisch)又带领乐团录制了完整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这个录音当时用8面虫胶唱片完整收录,并且得以成功发行。
Wilhelm Furtwängler (1953) 创作者:© Historical Archive of the Wiener Philharmoniker德意志留声机
威廉·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是该乐团的第三任总指挥,并于1926年为DG贡献了他的首次录音。和尼基施指挥一样,他选择的首录曲目也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1929年起,富特文格勒又相继录制了门德尔松、巴赫和舒伯特的作品。
暗黑的岁月
1994年1月30日,柏林爱乐乐团音乐厅在一场轰炸中被夷为废墟,所幸乐团的组织本身没有受到战争影响而解散。在1939年到1945年之间,他们多次到外国举办演出,依然保持着乐团高超的演奏和艺术水准。
Sergiu Celibidache & Berlin Philharmonic (1946)德意志留声机
塞尔吉乌·切利比达克(Sergiu Celibidache)在音乐厅的废墟中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图片摄于上世纪40年代末期。
劫后余生的乐团
战后,柏林爱乐乐团于1949年与德意志留声机恢复了合作,这时他们的总指挥是费伦茨·弗里恰伊(Ferenc Fricsay)。他那时刚刚登上了国际舞台,并以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开始了与该乐团的合作。
Eugen Jochum's daughter talking about Eugen Jochum德意志留声机
上世纪50年代,该乐团录制了大量的录音,可谓开创了其新的历史篇章。一系列的客座指挥相继来指挥录制,一起推动着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欧根·约胡姆(Eugen Jochum)从1951年开始与乐团录音,几年间完成了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的一系列交响作品的录制。1952年,指挥家卡尔·伯姆 (Karl Böhm) 也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中来。
Inauguration Concert of Berlin Philharmonie (1963)德意志留声机
1963年10月15日,音乐厅正式投入使用并举行了启用仪式。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为这个仪式献上了大气磅礴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点按即可探索
今天的柏林爱乐乐团音乐厅
卡拉扬的愿景
没有任何另外的名字比卡拉扬和柏林爱乐乐团的渊源更深了。从他在1959年录制的施特劳斯《英雄的一生》开始,他携乐团为德意志留声机贡献了越来越多的录音作品。
Herbert von Karajan (1972) 创作者:© Siegfried Lauterwasser德意志留声机
在卡拉扬的带领下,柏林爱乐乐团渐渐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没有任何其他的指挥家比卡拉扬更深谙国际音乐产业发展的潮流方向了。依靠他的直觉,他清楚地知道乐团应该有怎样的演奏风格,如何把作品向世界推广。
卡拉扬的继承者们
西蒙·拉特尔爵士(Sir Simon Rattle)在2002年坐上了乐团第六任总指挥的交椅。他当时独家签约了EMI唱片,这也是他没有在德意志留声机留下很多作品的原因。
Gustavo Dudamel, Berlin Philharmonic: The European Concert (2012)德意志留声机
最后一位带领乐团与DG进行合作的指挥是古斯塔夫·杜达梅尔(Gustavo Dudamel)。他于1981年生于委内瑞拉。2008年,他第一次指挥这个乐团,在2012年他也指挥了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音乐会”。
长久深厚、硕果颇丰的合作旅程
柏林爱乐交响乐团与德意志留声机——这两个名字在古典音乐的历史上密不可分。他们从1913年起共同录制的作品,有主流曲目也有小众趣味的艺术作品,有远自巴洛克时代的经典也有当代的新作品。这样富有成果的合作关系持续了超过一个世纪,我们似乎可以预见其未来更为辉煌的发展前景。
原文:Helge Grünewald
翻译:黎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