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粉樂町

台北東區當代藝術展

金剛山 (2015) 創作者:劉柏村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以時間的軸線撐起經度,緯度上載記金融風暴、全球文化政策的轉型,文創風潮的躍起、城市再生的討論、都市更新的政策、以及大中華經濟崛起後的移動人流、亞洲城市魅力定位的決策等全球議題,這些指涉與文化藝術相關的風向,題目很大,但卻也輾轉影響著《粉樂町》這樣在地的藝術活動,在每一步的規劃與說服的說帖裡仍是被牽引著,然而營造出生活中的遇見,除了視覺的美感經驗外,《粉樂町》也期待發人省思,比對起全球的趨勢,《粉樂町》在持續中不斷符合潮流與向度,細微中轉身,同時也掂量著屬於臺北城東的習性、速度與氣氛,並含蓄的透露出對於美的鑑賞與品味。尺寸不是無牆美術館的最大設限,而是細微處發展對於「町」的執迷,在持續和小角落當中營造屬於臺北城東耐看尋味的細節,透過點與點的連接勾勒出城市的輪廓。

祕密花園 (2015) 創作者:杉浦康益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粉樂町》是藝術與空間的對話,是交融了日常生活後的真實滋味

《粉樂町─臺北東區當代藝術展》行之多年,這座年復一年在炎熱夏季,燃耗大量資源與體力,交織創意和人群的無牆美術館,推動的並不只是個名為「粉樂町」的品牌,而是堅持藝術必須實踐於生活的行動。在展覽中的空間裝置、立體雕塑、攝影、繪畫、聲音、錄像等多元型態的當代藝術樣貌,開放大眾自由欣賞,讓生活場域成為能與藝術直接對話的環境:每日行經的道路、咖啡廳的桌椅、時下流行的穿著服飾、舊時代的古蹟和工廠…等,都成為重新書寫的場景,而藝術的手法、材質、觀念則成為誘發思考的劇情,這樣的劇碼在漫長的時光中定期上演,佐以臺北東區的人文聲線,緩緩吟唱。

彩虹雨 (2015) 創作者:蔡潔莘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十處聚落,演繹空間的樣貌

今年的粉樂地圖,依城東街區特性安排展出空間,或聚合、或分散的規劃出藝術地圖,一處展點有多樣的藝術詮釋,不同以往的單點單件,同時提點出生活場域中的空間形態,讓東區複合式的空間組成可以被探尋。往年,《粉樂町》展覽範圍多以忠孝東四段與敦化南路一段之十字腹地為範疇,類型無外乎日常生活與消費場域,將其短暫的轉化為當代藝術展場。時至今日,經驗了9檔次的展出後,發現東區在空間上有更多的型態,反而在探索當中更實踐「町」的意義,在巷弄美學的緣起下,透過小角落發現了細微處的樣態,同時也完善了《粉樂町》最終的意涵,隨興的遇見,在生活當中累積對於美的想像力與養成。

液態空間 (2015) 創作者:Sun K. Kwak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粉樂町》10檔展出,套映千禧後的15年光譜

呼應「十」為長路的標竿,第十次的展出,選定臺北東區十處相異的空間形態作為藝術進駐的聚落,並使用都市內存在但時常忽略的閒置與臨時空間,包括廣場、園區、眷舍、公寓住宅、旅店、里民場域、品牌商店、企業大樓等,聚集近三十位國內外藝術家作品,藉由在地思考,或媒合進行配置的創作方式,發展出具有視覺與身體感的環境裝置,在不同的時空與空間內重新產生對話。

2015VFP-Daan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倚近信維市場的四樓公寓,大安舊邸(原為合作金庫的員工宿舍),地處信義路中段與大安路交會,界於商業黃金區、東區名人巷以及文教區庶民生活的接合處,日常的生活樣貌交匯著都市的潮流與時尚。邀請了七位藝術家作品以感官或形式,模索時光中的生活痕跡

竹工凡木(02) (2015) 創作者:游文富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中文「築」字的部首為「竹」,從竹音,字義是建造。將築字拆解成「竹工凡木」,可追溯早前建築工事所關聯到的竹子、木料、模型、和工匠等。
藝術家游文富使用超過六萬支竹的八台尺竹篾,編成了總面積達五百平方公尺的超大竹質牆面;它一面呈現了庶民材料的樸質之美和擴張性活力,另一面則透過和建築之間「貌合神離」的對話方式,把「築」字的精神內涵再次呈現。

臺灣聲音地圖計劃 - 大安區聲音地圖 (2015) 創作者:吳燦政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聲音地圖運用 Google Maps 為界面,藝術家吳燦政將記錄的聲音編輯後,再對應定位至地圖。每一個地點可能包含單次或是多次不同時間的聲音記錄,這些聲音可能來自偶發的事件,或是尋常重複的聲音,甚至是我們所忽略的、聽不到的聲音。自2010年起吳燦政著手規劃《臺灣聲音地圖計畫》,這項長程的聲音創作計畫,多年來收錄臺灣各地的聲音,交通噪音、人聲喧嘩、社會活動聲響…等等,逐步記錄起城市中的各種環境音景。

我只是到了一個來不及沮喪的地方 (2015) 創作者:陳萬仁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藝術家陳萬仁運用實體物件,結合虛擬創作影像,在空間內組架出一個「建構中」的場景,大型梯具、運輸木箱、工程圍欄…等實體物品遮擋了投影的光線,映照於牆面彷如城市高樓剪影,再細瞧光影樓房之上,則搭疊一個個正在進行各種不同運動的小人物影像。

書籍5號、書籍6號、書籍11號、書籍12號、書籍18號、書籍19號 (2015) 創作者:尹秀珍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作品《書籍》系列中,利用舊衣物轉化為書籍的書脊;如同人身上第二層皮膚的衣服,以舊衣物創作而成的書脊凸顯了書與個人特質。藝術家以書本隱喻人為知識的載體,在日常經驗與對於知識的崇拜,在如書冊的裝置間細細閱讀。

連・結・晶 (2015) 創作者:岸本真之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日本藝術家岸本真之以日常物件為創作素材,一般家庭中回收不使用的杯、碗、盤、茶壺、花瓶、甕等陶瓷器具,以日本傳統的「金繼」修補工法,將破損或裂痕處接合,使之物命得以延續、並以新的形態重生。這些器皿雖已棄置不用,卻曾經與每個家庭的生活密不可分,早已傾空的容器依舊盛滿回憶。本作品正是將「人」與「物」之間的回憶,重新連結而成結晶,亦藉此表達日本人「惜物」的觀念。

窗景 (2015) 創作者:陳伯義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窗」是聯繫人們對生活環境情感的開口,隨著都市更新,承載記憶與歷史的老屋被迫拆除,人們的生活景觀也一再重製,而「窗景」卻只能成為臺灣城市空間裡不連續的影像紀錄。窗景中的框景,是扇同時望向內、外的視窗,殘留的痕跡和框架起的視野,顯露的或許即是屬於在地的歷史、現在,以及可能想像的未來。

現實的虛擬─三種時態 (2015) 創作者:伊藤隆介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來自日本北海道的伊藤隆介,其錄像裝置作品常見以實體模型結合投影,建構如電影般的畫面,令人反思平時所接收之資訊的真實性。

2015VFP-Tongshan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曾為空軍房舍的銅山眷舍,十多年來呈現荒廢,卻為高樓住宅區留下矮房院落的舒適視角,雖然殘破雜亂,但恣意其中的雜草與綠樹,成為都市中難能的綠意,展期計畫以貼近自然的思維為基礎,讓藝術啟動對於土地的關懷

狂途 (2015) 創作者:王振瑋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擅長大型雕塑、並擁有多項公共藝術創作經驗的藝術家王振瑋,作品常見其對生命本質的關懷,並思索藝術所能豐沛於土地和人文的力量。將撿拾而來的漂流木清潔整理後彩繪上色,藝術家不僅賦予已然死去的廢棄木頭全新的再生意義,也是土地再利用的思考轉換。王振瑋縝密估算重力結構後並以鐵件為支撐,將繽紛的漂流木組裝架起,由房舍內湧現溢出,宛如豐沛泉水,在流動的視覺意向外,也拉開觀眾熱烈的情緒張力。

城市沙漠 (2015) 創作者:Veronika Richterová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城市沙漠》正是藝術家將這種對夏日海灘的渴望,加上一點創意而完成的創作。捷克藝術家 Veronika Richterová 將回收寶特瓶切割、加熱後重組成各種栩栩如生的動植物,結合銅山眷舍既有的綠色植物與現成物,打造出一片奇幻的城市沙漠;它不會使你迷路、或是讓你乾涸,反之帶來驚喜奇遇。

微微 (2015) 創作者:蔡芷芬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架構高低錯落的竹枝,纏繞圈轉的頂端輕輕搖曳,直立在舊日的庭院。藝術家蔡芷芬擅長運用土地與其所生之物為媒材,由環境為索引,透過敏銳而詩意的感知,將屬於在地的能量輕巧引出,成就環境創作。

2015VFP-Outside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台北變電所 (2015) 創作者:HENSE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美國當代藝術家 HENSE 擁有許多大型公共壁畫的創作經驗。其創作風格別樹一幟,充滿高明度的色彩、以及令人目不暇給的線條與形狀。此次藝術家來到臺北,為變電所的外牆增添獨特創意。

晒魚乾 (2015) 創作者:康雅筑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藝術家康雅筑透過想像力,在東區的街巷間拉起一只大魚網,呈現出漁港晒魚乾的景象,將炎炎夏日裡炙灼的身體感延伸至記憶中的海邊風情。到了夜晚,則可看見每隻魚的鱗片散發著如星座圖般的夜光,就像巷弄成為海洋,捲著熱浪,呼應天空中的星海景象,給予城市與環境一抹想望與祝福。

變色龍、動物腳踏車 (2015) 創作者:王天仁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香港藝術家王天仁擅長將拾得的廢棄木材,拼砌出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動物造型木雕,走進公園,隱伏在公園內的《變色龍》椅子是藝術家的巧思,回收木材本身獨特的紋理是時光荏苒的痕跡,變色龍」其實正是台北帶給王天仁的印象

2015VFP-FUBON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新啟用的「Fubon Living Art Space」位於福安紀念館二樓,對照大樓綠建築的環保性,以及推動生活美學之宗旨,展出瑞典藝術家 Ulrika Berge 織物作品。
斐瑟旗艦臺北店位居商圈核心,也成為本次品牌商店空間類別之示範展點。
藉由民眾導覽,增進民眾與藝術之間的關係。

彩虹 (2015) 創作者:權奇秀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權奇秀是韓國新興藝術的重要開拓者,他創造了名為 Dongguri 的角色,不時出現在他的繪畫、雕塑和錄像作品中。粉樂町十週年,藝術家安排 Dongguri 與寵物站在彩虹上彼此對望,畫面充滿著希望與正向力量;他們的倒影與漣漪則象徵著反省的能力,傳達藝術家希望透過藝術,讓觀眾覺察自身的內在,並提醒自己莫忘初衷,迎向璀璨的未來。

像雲一樣 (2015) 創作者:周蓓麗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中國藝術家周蓓麗的雕塑作品總帶有一種童話般安靜的氣質。作品《像雲一樣》,既如雲朵般輕盈、又似牡丹花瓣的豔麗身體嫋嫋矗立於花園水池間,與周圍的環境形成一片歡欣。

星眼繁花 (2015) 創作者:Ulrika Berge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來自瑞典的藝術家 Ulrika Berge 擅長使用「線」做出生動的創作。這些利用縫紉機製作、如真人大小的花朵,因為線與線之間的牽引,使它們彷彿有了生命般,會呼吸、會搖曳,讓人忍不住想親近。觀者可以自由穿梭於花朵間,體驗作品與周圍環境、人群的互動關係與細微變化。

圈圈椅 (2015) 創作者:任大賢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藝術家任大賢的創作過程中,希望透過三角、圓、方等基本形所衍生出的變化,尋求簡單與複雜的平衡點。結合髮廊場域的特質,將作品轉換為有如毛囊細胞造型的傢俱坐椅,與環境相映成趣,成為一種有機的存在。

書‧梳‧髮 I / 書‧梳‧髮 II (2015) 創作者:許馨文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書」做為「知識」的載體,解構後彷彿能引領通往學習和夢想的彼岸。「語音」在這裡是一個秘密,如同一把鑰匙,啟動了兩者的邂逅:透過「書」與「梳」同聲,方「法」與「髮」之間,產生符號串連,讓不同框架的符號脫離了原表象而互相產生連結,跨越轉化和溝通間的隔閡,開啟新的閱讀可能。

2015VFP-HOME HOTEL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客廳關鍵字 (2015) 創作者:余政達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客廳關鍵字》是他在日本橫濱黃金町駐村期間完成的創作。在日本駐地的生活裡,余政達發現因為當地居住坪數狹小,「客廳」這樣家人休憩的空間並不存在;實際的居住經驗徹底顛覆了他原先對日式客廳的印象:榻榻米、小矮桌、木製擺鐘…等,原來只存在於小丸子漫畫和70年代的舊時空中。

清恬夏日 (2015) 創作者:張麗真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炎炎夏日的午後走進 Home Hotel 大廳,陽光灑落讓她回想起幼時於瓜棚下乘涼的清恬感受。作品中繽紛小彩球垂吊,有如神秘的熱帶水果在空間中攀附交織。此外,大面積的白色基調則讓人暫時遺忘了毛線既定印象中的燥熱感,取而代之是一種輕巧清涼的視覺感受。期待透過藝術家創作的聯想,邀請觀眾一同享受那兒時瓜棚下的「清恬夏日」。

無題 (2015) 創作者:呂怡瑩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在經濟與食用價值外,藝術家呂怡瑩以龍蝦殼發展出系列藝術作品,她探索了各種以龍蝦殼為媒材的可能及不可能,突破大眾對龍蝦樣貌的既定印象,營造出另類視覺奇幻異想。在特殊處理,去除腥味後,藉由堆疊和縫紉將甲殼作為編織素材,瓦解龍蝦如堅硬盔甲般的外殼,於原關節處重新編織堆疊,轉化甲殼如同花卉、薄紙般的形象;藝至結合繩結扭轉,在層層纏繞的柔軟之下,又展現軟硬牽引的張力。

2015VFP-10*10 & EVENT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特別企畫 / 十城十美 (2015)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

適逢粉樂町十週年,基金會特別規劃「十城十美」文件展區,呈現十個國內外案例:Creative Time(美國紐約)、Artangel(英國倫敦)、M+進行(香港)、黃金町藝術市集(日本橫濱)、大地藝術祭(日本新潟)、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臺灣雲林)、Wall Art Festival(印度比哈爾邦)、Scotiabank Nuit Blanche(加拿大多倫多)、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德國明斯特)與 Vivid Sydney(澳洲雪梨)。本了回顧「粉樂町」過去九屆的豐碩成果,亦藉此探討不同國家及城鄉,在推廣公共藝術的共同努力與發展脈絡。理解各地案例如何透過持續性的藝術展演及教育活動,探索在地的城鄉記憶,並帶動社區發展,營造獨一無二的城市風格及地方特色。

故事協力單位/參與人員

執行長:翁美慧
總幹事:熊傳慧
行政總務:施雯菁、王嘉莉、陳怡勳、簡誌廷
展覽企劃:陳緯倫、曲家筠、劉逸萱、沈至柔
設計:詹宜華、邱琦如、黃薇靜
宣傳活動:陳樺蓁、林德欣
教育推廣:吳雨致、許孟慈、黃涵怡、鄭毓璇
攝影:周家榮


參展藝術家:
蔡潔莘、Sun K. Kwak、朱金石、劉柏村、蔡芷芬、Veronika Richteroá、王振瑋、游文富、伊藤隆介、吳燦政、陳柏義、岸本真之、陳萬仁、尹秀珍、余政達、張麗真、呂怡瑩、伊祐‧噶照、HENSE、康雅筑、王天仁、何景窗、任大賢、許馨文、權奇秀、周蓓麗、朱金石、杉浦康益、Ulrika Berge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富邦藝術基金會

[協辦單位]
臺北文創

[贊助單位]
富邦金控、富邦產險、富邦建設

[場地協辦]
Home Hotel、大安區仁愛里辦公處、台灣大哥大、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台灣電力公司、富邦人壽、富邦金融中心、富邦旅管、斐瑟旗艦台北、臺北文創有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安和分行、1315 coffee、A House、ARTISTA PERFETTO、CH Wedding、HOTDOG TOYZ、i prefer concept、KOOLOOK、mr. hair、papabubble、PASSHION、Pinknic 野餐吧、Superga、Zoo cafe、好樣喜歡 VVG Chiffon、沐樂動物醫院、肯夢 AVEDA、菲菲流行倉庫、聽見幸福音樂盒

[媒體協辦]
飛碟聯播網

[特別感謝]
Lamo.3、Dulux 得利塗料、LEVANT art 聞鳳藝術、PACE 北京、Pinkoi、中正區文北里辦公處、威望國際娛樂、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泰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添翼創越工作室、凱擘大寬頻、愛料理、Artangel、City of Toronto、Creative Time、Destination NSW、Koganecho Area、Management Center、John Notten、Maria Ezcurra、Paul Ramirez Jonas、Scotiabank Nuit Blanche、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Sydney、Wall Art Project、大地藝術季執行委員會、林舜龍、西九文化區管理局M+博物館、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阮楨鈞、許雁婷、康雅筑、黃金町藝術市集、澳洲辦事處、觀樹教育基金會

[指定住宿]
Home Hotel

[指定贊助商]
台灣三星電子

[紀錄片贊助]
胡氏藝術

[指定投影機]
Acer

所有媒體協力單位/參與人員
在某些情況下,精選故事可能是由獨立的第三方製作,並不代表下列展覽機構的意見與觀點。
首頁
探索
玩遊戲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