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司马台长城
董耀会
传奇关城
雁门关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著名关城之一,以战争传奇而闻名。翻开记述雁门关历史的各种书籍,扑面而来的是悲壮的战争画面。据统计,这里曾发生大小战争千余次,规模比较大的也有140多次。
从战国时期的赵国开始,历朝历代都很重视雁门关的防御地位。赵国设雁门郡,后经汉、隋、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一直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边地关口。
雁门关的建立
雁门关在汉武帝时期始设为关城,是为了防止匈奴南下。北魏时重建关城,始称雁门关。隋唐时期,一度称西陉关,后来又恢复了雁门关的名字。历经数代,原来的关城早已毁掉了。到了明洪武七年(1374年),在旧址上重建了关城,并修筑了连接关城的内长城。关城的小北门为雁门关第一道关门,门额嵌“雁门关”石匾一方,两侧镶嵌砖镌刻“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联句。东、西门额分别嵌有“天险”“地利”字样石匾。
Mangogogo33 / 图虫创意的《雁门关》司马台长城
雁门关城周长约1000米,城墙高约6米多,墙体由砖砌成,里面是夯土,墙的基础由山石垒成。由于年代久远,旧关城毁坏严重。今天我们看到的关城,是在明嘉靖年间(1521年—1566年)重修的基础上修复而成。
雁门关是长城外三关中,唯一与长城主城墙相连接的关城,它的周围山峦起伏,峰岭连绵交错,峭壑峻崖草木葱郁,一条古塞道盘旋曲折穿关城而过,沐浴千秋风霜雨露,经过无数战争洗礼。
“两关四口十八隘”
雁门关与西面的宁武关、偏关合称“外三关”,向来以关山雄固、北塞门户著称。雁门关东西两翼的长城,分别延伸至山西省的繁峙县、原平县,设立了十八隘口,整体布防可概括为“两关四口十八隘”,在长城防御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段防线。
巍峨雁门山逶迤绵延,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在峻拔的雁门山脊,雄关耸立,使人遥想古代边关的风风雨雨。
孤独的影子 / 图虫创意的《雁门关》司马台长城
秦始皇时期,秦军北击匈奴后,在雁门关驻防。汉高祖刘邦、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等也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演绎着千古传说。
西汉著名将领、飞将军李广分别在代郡、雁门、云中做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颇多传奇。有一次,他出雁门作战,结果战败被匈奴俘获,但是他竟然找到机会突然腾跃而起,夺马取弓射杀敌人,又收拢散失的部队,杀退了匈奴,转败为胜。
老山货 / 图虫创意的《雁门关:古长城烽火台》司马台长城
汉代战事频繁,无数热血男儿征战沙场。如今在雁门关关外,还留有规模较大的汉墓群,埋葬着从西汉到东汉400多年间活动在雁门关一带的古人。
山羊Carl / 图虫创意的《雁门关》司马台长城
登上雁门城头,瞭望这里的无限江山,关城东西两翼的雁门山绵绵起伏。山脊上的明长城,势如巨龙,腾翔山上。雁门关东边紧连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西边紧依宁武关、偏头关,直至黄河岸边。
关有东西二门,都是以巨砖叠砌。遥想昔日,过雁穿云,雄关气度轩昂,仿佛又听到了古战场过往的喧啸。
反省 / 图虫创意的《雁门关夕阳》司马台长城
古老的雁门关静静地伫立在这里,独自守望千年岁月,迎接着熙熙攘攘的人。在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秋季,站在雁门关上放眼望去,可以欣赏到雁阵过关的奇景,缅怀古人的悲壮和豪情。